如果你最近和一个刚认识的人交谈甚欢,你抛出的梗他都接得住,你喜欢的东西他也喜欢,你们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观,你感觉像遇到了知己,其实真实的情况1%可能真的是知己,99%的情况是对方在向下兼容你。
现实中,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因为对方具备了你不具备的能力,他们懂得跟你共情,懂得倾听,懂得让周围的人舒服,这些能力都是怎么修炼出来的呢?
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墨子·贵义》
墨子说,沉默安静的时候能够思考,说话的时候能教导别人,行动的时候能做成事情,能够灵活运用这三种能力,必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因为丧失了这种能力,几乎其他的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的。
前几天看了一篇类似这个问题的文章,他里面讲到一个故事,笔者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全球化。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具体而言,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挺成功的。
因为要写关于深度思考的能力,笔者特别的深度的查了一下这个所谓“奶嘴战略”的出处,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那么这个战略是真的么?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基于这个故事要阐述的底层逻辑也许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很多对应的例子。
▌你看到的东西都是表象
一篇文章的撰写,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群策群力,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一堆环节,有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作支撑,用尽各种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点进去。像笔者这种阅读量和点赞都不佳的文章,也是笔者苦苦想了一整天的,不容易呐·····
同样,一款网络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 —— 目的是什么?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你所接收到的99.9%的信息,都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信息(包括这篇文章)
这些类似的案例,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长时间下去,人就丧失了专注和思考,只想用虚拟的,快速的,碎片的东西令自己达到满足。而更费劲,更困难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去做。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有人每个周末都夹着本书去图书馆,书看了三页,却刷了3小时朋友圈。有人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实什么结果也没有产出。有人去健身房,锻炼5分钟,拍照2小时。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实他们在玩手机,而不是在看书。
知识爆发的时代,大家都越加努力,但有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可悲的是,他们还被自己的这种表象感动到了。
带着偏见看世界,而不是认真的分析得出结果
经常有很多人跟笔者说,墨家就是最早的黑社会。每当我听到类似这样的言论,笔者都想他出来打一架。但每次笔者都按捺自己内心的一万只草泥马,然后用温柔的语言,慈祥的笑容,一遍一遍的讲述:小朋友,墨家不收保护费的哦。
往深了说,这些人也是不了解墨家思想的,他们没有耐心认真看完一本书,或者做一次认真的资料检索,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判断事物。
▌如何做到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直击问题核心。
去偏见化
对于偏见最简明的定义是:“没有足够的依据,就把人往坏处想”,它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毫无依据的判断,以及由此而来的情绪(往往是负面的)。
比如,刚才笔者说的,墨家就是最早的黑社会,墨家是刺客组织,墨家是迷信宗教等等的说法,其实都是对墨家学派的不了解,而他们的判断,都是往负面的方向想,这就是一种偏见。
抛开主观情绪,从事实出发去探索
提出墨家是黑社会的,应该了解墨家的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等等,墨家是一个以利他,团结,和平,尊贤为核心理念的思想学派,创始人墨子一生都在为了阻止战争而奔波,这样的学派怎么能是收保护费,无恶不做的黑社会呢?
墨家是刺客组织的?
墨家通常的行动都是有组织的,有战略规划的去帮助弱小的国家守城,抵抗强国的侵略,而不是那种贵族豢养的门客,私人武装,或者是游侠,为了报答一己之恩,杀身成仁,完成一些刺杀任务,墨家从来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这样的历史记载。
墨家是迷信宗教的?
来源于墨家的核心主张天志和明鬼,墨家是相信有鬼神的存在的,但是墨子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我们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信仰就是天,而且墨子只是用这个主张来佐证自己的兼爱思想,希望借助天和鬼神的赏善罚恶来让人们兼爱,互利。
通过对问题的抽丝剥茧,分析,阅读相关史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它的形成是有很多原因的。要找到问题本质,需要容纳不同的观点,不断去探索和思考,才能离真相越来越近。
凡事多问为什么?真的吗?我不信
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问为什么,尽力去发掘问题的更深层次,给我们的思考更多纵向空间,才能让深度成为可能。
每个事情的背后,都可能潜在某个目的!就像卖茶叶的女孩,加了你后不直说茶叶,先跟你聊聊她的爷爷……
还有那些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实际上是推销产品,或吸引流量的文章,也随处可见。小到娱乐新闻吃吃瓜,大到碰见渣男PUA,如果是完全的老实人思维,就很容易言听计从掉坑里,成为某种利益下的牺牲者。
所以,当你听到某个观点,尤其和你切身相关时,先别慌乱,内心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这时,你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求证,直到内心中的想法得到验证。现在再回头看,你的思维就已经比别人深刻很多了。
经典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话:花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本不安者,无务丰末,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修身》
如果树木的根基不深,那么就不会枝繁叶茂,如果一个小知识都没有搞明白,就不要想着有渊博的学问。
如果你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很多问题都可以不攻自破,很多人之所以容易受骗,还是对方传达的信息真的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
深度的思考的前提也是要能深度的学习。我们不用像墨子老人家每次出门都拉着一车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放一本书在背包里,比如把《墨子》这本只讲大实话的书放在包里,随时拿出来看看,了解一下墨子老人家是如何仗剑走天涯,不会被人忽悠。
▌黄金思维圈法则
最后给大家介绍笔者认为的,非常好的一个深度思考的法则,大家遇到问题,直接套用这个法则,基本上问题不大:
黄金思维圈法则:
遇到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
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TA是什么?这是指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儿是什么,比如有人被邀请到一个群,A就会问这是什么群,是干嘛的?大家回复是学习群、书友群等,A就认为这是洗脑,然后就退群了,这样很容易在遇到一个机会时凭借表面现象而妄加判断;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去做的事儿;
第三个层面也就是WHY?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我们绝大多数人看问题几乎都是从What,也就是TA是什么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人能够从我们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人就更少了。
比如诸子百家都在招聘学生,儒家贴出来的广告是:你看,我们儒家的学生,穿的是礼服,不用劳作,只需要一条腊肉干,就可以来听课。
而墨家招聘完全不一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号召大家用行动来阻止国与国之间的侵略和攻伐,我们挑战现实的方式是通过技术的手段,研发更多的守城器械,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侵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你愿意来吗?
所以同样是在招生,如果只是单纯介绍自己的产品优势,性价比高,便宜,那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是讲述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你为什么存在?就会很吸引人,大家会因为你的理念和价值观而买单。
当我们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够更好的和人们建立信任和达成共识!
▌思维决定高度
所以我们说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因为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一定能够比别人更快更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关键或者本质。
客观地看待世界,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掌握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就会比其他人更加卓越。
想了解更多真实的墨家,可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