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刻,我背起包,踏着夕阳,一个人去看了这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
电影的前半部分画面很美但情节有点淡然无味,讲的是年少的游天鸣学习吹唢呐的过程。让我落泪的第一个片段是在过了十几年后,游家班接的一桩喜事里,出现了洋乐队,庄里的人都被这新鲜玩意给吸引了,游天鸣更是被这一现象冲击到,洋乐队敲击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爆炸,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还有个头发半黄半黑的女人在那堆混乱的伴奏声中唱着没有字幕的歌,游走在包臀的豹纹连身裙和若隐若现的双腿之间的是下流的目光,这是整场电影中我认为最粗俗的画面,这一幕与电影的画风极为不搭,破坏了大屏幕的美感。天鸣面对这一切气极了,带动着游家班狠了命地吹着唢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却招来了几个地痞流氓的不满,口角矛盾升级为肢体打斗,唢呐在那场打斗里四分五裂,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跟着疼起来,因为我看到的不是碎了的唢呐,而是一代唢呐匠被撕碎的心啊。
电影的高潮也许是从这里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所有的一切都开始转变,唢呐不再是无双镇里的人们心目中的“嘛嘛香”。天鸣的父亲当初是因为自己没有学习唢呐的天分才硬逼着儿子去圆自己的梦,可当他看见天鸣在擦拭着不能再挣钱的唢呐时,却说道:“你还留着这堆破玩意儿干啥?”守了大半辈子的梦想竟在后来短短的十几年里被摧毁得一干二净,也许这就是现实的力量。其实,接受新事物本是件好事,可若因此丢掉了生命长河中的根,难道不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电影的最后,教会天鸣吹唢呐的焦三爷去世了,他的坟前有只狗,有个人,还有一曲《百鸟朝凤》。
看完后,我想我明白了这部电影的制作人方励为何会下跪求院线经理给这部电影增加排片了,它与一般只为娱乐大众的电影不同,不是在看完后睡一觉就会忘了的事,它能唤醒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或许我不能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什么贡献,但我一定会非常非常尊重它们、敬仰它们。然而,方励的下跪却被很多网络媒体平台拿来博眼球,对于他们的各种揣测、各种不屑,我只想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若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谁愿轻易下跪?大家就不要去怀疑一个63岁的男人背后的种种心酸和无奈了,好吗?
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感人的镜头,奈何才疏学浅(并非自谦),文笔不佳,不能为一一它们赋上片片深情。明天还有一场,愿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