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门寺的印象源于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法门寺猜想》,两个男女几世轮回情牵却都隔着佛门的距离,最后的结果令人不胜慨叹,而法门寺与佛祖释迦摩尼指骨舍利的渊源也是令人浮想联翩。
法门寺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带着这样的一种好奇与认知,我们走进了法门寺。一进法门寺大门,抬眼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威仪中透露着一种大智慧。
去往合十舍利塔要走上一条佛光大道,有一千二百三十米长,一百零八米宽,这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整个景区的景观轴。
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大道两侧。导游讲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将山门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国)。
我非信众,我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游客,在佛光大道上行走,臆想众生不断攀登不断升华的过程,却也感到沐浴在一种庄严恢宏中。佛光大道尽头是朝圣广场,与另一头的山门广场遥相呼应。
穿过广场经过高台之上洗涤心灵的的“六渡桥”后,方看到正门金字横额“合十舍利塔”,是赵朴初所题。
越接近越好奇,不知道走进去会有怎样一种体验。这一天因为是周末,我们竟然幸运地瞻礼了宝函内供奉的佛祖释迦摩尼指骨舍利。红烛与聚灯的光辉轻柔地包裹着佛指舍利,泛起橘黄色的光晕,神圣、庄严、肃穆。
公元874年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就被密封珍藏于法门寺塔下地宫,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弥漫心头,真是难得的机缘。我虽过客,就让我心随意动有片刻的禅定吧!
回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两侧四大天王庄严护法,已不再如小时候那样惧怕他们的威严,因为我明白,如果有菩萨心肠,也必须有狮子的力量。
同行的游客有的去观看体验式演出《法门往事》,我选择了四处参观,参观后在偏殿抄写经书,梵音悠扬,香烟缭绕,盘坐案前,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于平静中感受返璞归真,内心从没有过的安宁熨帖。
走出合十舍利塔,朝真身宝塔走去,继续参观法门寺的博物馆和地宫。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地宫出土了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还有金银器、琉璃器、瓷器、丝织品等等,簇拥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重回人间。法门寺拥有的大唐国宝重器是世界任何寺庙都无法比肩的。
参观越久,越觉震撼。法门寺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霜洗礼,依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世人仰慕朝拜也就不足为怪了。
走出法门寺时,回望合十舍利塔,颔首注目间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智慧、慈悲和圆融,也许这就是我此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