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的人平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手脚冰凉,喜欢吃热的东西。除此之外,阳虚体质的人通常肌肉比较松软,软绵绵的,性格偏沉静,内向,不爱动,不爱说话,精神状态不怎么好,懒洋洋的,爱睡觉,还有就是舌淡胖,边上还有齿痕,舌苔比较润。
这类人面色发白,眼睛、眼泡看上去晦暗,口唇颜色是淡的,不红润,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经常出汗,汗出得比一般人多,大便大都是稀的,小便颜色清、量多,平时受不了寒冷,喜欢过夏天,不喜欢过冬天。
阳气之于我们的身体,就如同太阳之于大地。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同样道理,人身阳气不足,病邪就会侵入,机体也会运转不畅。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那么,阳虚体质是如何形成的呢?阳虚体质的人又容易患什么疾病呢?
阳虚体质的形成,往往由于阳气不足造成。有一部分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比如父母年老体衰,到了晚年才得子,或者是由于母亲怀孕的时候调养不当,所以导致阳气不足了;还有一部分源于后天失调,例如喂养不当导致的营养缺乏,长食生冷冰镇之物,熬夜,劳累、足部受寒,或是女性生产之后不注意保暖都会导致体内的阳气损耗。所以,不要认为年轻人就一定阳气旺盛,朝气蓬勃,不当的生活饮食方式,一样会造成阳气不足。
由于阳气虚,阳气的抵御能力不足,易发生咳嗽、哮喘、腹泻。久而久之,中医讲的风、寒、湿气侵袭了我们的机体,三种所谓的邪气就合在一起,变成了“痹”,引发了关节疼痛。
阳虚还有一种重要表现在消化系统,脾胃虚了,我们吃了东西以后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更不能供应到全身各个脏腑。吸收消化不了了,就发生泄泻了。机体阳气虚了,就没有能量推动水液的运行,这些水液在体内滞留会引起水肿。
阳虚体质的人,免疫功能低下,就是抵抗力低,而且,阳虚体质产热不足,会引起血管收缩,循环受阻,大脑长期供血不足,易导致脑功能减退;还容易出现生殖系统功能减退。
那么,阳虚体质应该怎么改善呢?
总的来说,阳虚体质的人,食要温阳忌寒凉,起居要保暖,运动要避风寒。
首先,在饮食上,阳虚之人可以多服用温补阳气的食物。例如,适当多服生姜。中医讲生姜是助阳之品,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正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吃生姜呢?我们可以在做菜的时候放姜,还可以口嚼生姜,甚至还可以把生姜切片以后放在肚脐上。
也可以采用药膳食疗的方法加以调理。例如,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温暖机体,补充身体的阳气。同时,驱除寒气,还可以补血,特别适合冬天食用。可以取当归20 克,生姜30 克,羊肉500 克。当归、生姜冲洗干净以后,用清水浸软,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把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适合阳虚体质人食用的一道菜。
对于中焦虚寒的人,可用附子粥。可以温里散寒、止痛,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稀的情况。一般用制附子10 克,要先水煮一小时,再加炮姜15 克,粳米100 克加水煮粥。药量也可减半,煎水取汁,再用汁和粳米一起煮粥,或用附子和羊肉一起煨汤等。附子的用量一定不能多,否则会引起中毒。
阳虚体质的人,还可适当多吃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羊肉、牛奶、童子鸡、虾、韭菜、生姜、糯米、芡实、桂圆、栗子、荔枝、樱桃、桂皮等,平时应少食生冷黏腻的东西,即便是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比如冰水、冰激凌、冰西瓜等。
其次,在起居上,阳虚体质的人要尤其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避免在阴暗潮湿及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生活和学习。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让人体的阳气与天地之阳气相通。但以晒太阳为主,避免大量运动和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
除此之外,还可以辅以简单的按摩。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补肾助阳,改善阳虚体质。
气海这个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 寸。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该穴1 次,每次按压15 分钟,每分钟按压15 次。
对于足三里,应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10分钟,每分钟按压20 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此外,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2 次,每次灸20 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每次按揉10分钟,每分钟按压20 次。
常用艾条灸脊背或用小桃木棍敲打脊背也是一种好方法,脊背为督脉经循行之处,而督脉为诸阳之会,所以艾灸或敲打脊背会生发阳气。
若是阳虚症状比较严重,则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和纠偏。阳虚体质卫阳不足的人,有的主要表现就是怕风,一吹风就头痛,全身关节怕冷得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吃玉屏风散,可以益气固表。
中焦虚寒者,主要表现在脾胃阳虚上,出现肚子怕冷,一吃凉的就腹泻、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吃理中丸。理中丸除了温中祛寒外,还可以补气健脾。
对于下焦虚寒者,表现为腰部、膝盖怕冷怕风的,生殖机能减退的,可用大家都知道的一种药——金匮肾气丸。
本文摘自王琦《九种体质使用手册》,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