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我除了喜欢看琼瑶和席慕容的爱情小说,还爱看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家里有一本《碧血剑》我看了很多遍,很羡慕那些江湖人士,他们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们会定期举办武林大会,高手过招,那打打杀杀的场面看着就很过瘾,武功高强的人还会被大家推举为武林盟主,就跟皇帝一样,一呼百应,要是帮里的兄弟姐妹被外人欺负,他们会毫不犹豫去帮忙,打得对手连连求饶。
《断魂枪》是老舍写的短篇武侠小说,可看了让人特别压抑。开头就交代了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那时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外国侵略者用洋枪和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已是风雨飘摇,清政府软弱无能,让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肆意横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沙子龙的镖局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中国功夫面对洋枪洋炮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英雄迟暮,年轻时的沙子龙可谓威风凛凛,他靠着五虎断魂枪及祖传的枪法,二十年来在西北一带没遇到过敌手,可现在他只能在晚上才能拿起五虎断魂枪,耍一套枪法,来证明自己曾经的辉煌。
跟着他走镖的徒弟们已经自谋生路了,有的成了小商小贩,有的成了江湖卖艺人,靠着在沙子龙那里学到的功夫为自己谋口饭吃。
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还希望凭借着师傅的威名在走场子上获得大家的认可,能多挣些钱。可当他练了一套拳脚功夫,只有少数几个人扔了铜板,其他人四散走开了,他幽幽地叹了口气,没人懂啊!这时一位老者出现了,他也是练家子,看出来王三胜是有功夫的人,两人就此拉开架势比试了一下,结果王三胜败了。
这两个人各怀心事,王三胜败了想要让师傅沙子龙帮忙出口气,而那位老者想让沙子龙给他传授断魂枪枪法。
他们找到沙子龙,王三胜说他的枪法败给了一个老头,还带了人来,想让沙子龙和老者打一场。当然沙子龙的徒弟们经常来找沙子龙,他给每个来找他的人给几个钱,或者请吃一顿饭就打发走了,绝口不提功夫的事情,这次也不例外。他请老者去吃饭,老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跟沙子龙比试一下拳脚功夫,让沙子龙给他传授枪法,沙子龙拒绝了,他说他的枪法不外传。最后老者失望而归。
本来以为沙子龙会跟对手过招,一场武林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可看完全文,沙子龙的冷静让人大感失望。
小说结尾写道: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这番描写苍茫悲凉,富于令人难忘的潜台词:是怪王三胜不懂事,不知大势所趋,徒然使自己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又一次受到刺激和震撼?还是感叹英雄末路,风光不再,孙老者尽管是一个理想人选,可惜再“传”给他也无济于事?或者是想留住一段美好的回忆,宁可让大家崇敬过去的“神枪沙子龙”,而不愿自己现在再抛头露面,到头来讨个没趣?真是一言难尽!
沙子龙“生不逢时”,在中国加速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他的那套枪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说到底,这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人们爱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相对停滞的封建社会里也许是如此,但在近百年来我国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行业”和相关人员被淘汰被替换,传统手工业受到了挑战,以前有手艺的人可以世代相传,可现在很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人遗忘。
以前我们写文章说妈妈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昏黄的灯下为我们缝制衣服,纳鞋底,一个勤劳的农妇形象跃然纸上。现在的孩子们会这样写:妈妈白天打麻将,跳广场舞,晚上刷视频,对着屏幕笑的乐不可支……
短短二十几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辛勤劳作,生活被短视频取代,我们生活在虚假的幸福中,茫茫然虚度时光。
时隔多年,再次翻开老舍的著作,仍然可以看到老一代人孤独瘦削的面影和坎坷曲折的命运,而这,正是老舍为旧中国写照——留给下一代和带给文学界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