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结婚了,是从朋友圈看到她婚礼的照片才知道的。
是怎样的一个朋友呢,是当时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给彼此当伴娘的那种关系...
点开她的头像,点进消息框,才发现上次聊天还停留在好几年前上大二时参加比赛的一次拉票。
这几年也不是没想过联系,逛街看到她一定会喜欢的小猴子玩偶也拍下来想要发给她,情感上工作上遇到烦恼想吐槽求安慰时也打开过聊天框,路过以前一起去吃过很好吃的甜品店也会想起她...
但是每次都会把编辑好的消息删掉,连一句“在干嘛”都没有发出去。
“如果我先发消息给Ta,Ta可能是出于礼貌回复我,但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想理我。”
“这么小的事都发给Ta,Ta会不会嫌烦?”
“还是不要发消息了吧,万一Ta在忙呢。”
“如果Ta想理我的话,应该会主动联系我的吧?”
“算了还是不说了,说不定Ta对我说的话并没有兴趣。”
你会不会也有和我一样?想要去联系一个人的时候,如果Ta没有主动联系你,你便也纠结许久然后默默删除了想要发出去的消息,打出去的电话...
无数胆怯的想法充斥着你的脑海,让你觉得对方的不主动就是不欢迎你,讨厌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似乎变成了很多人的默契,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情侣之间...
于是从不主动say hi,而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看着通讯录里躺着的百八十个好友,一遍又一遍的错过。曾经聊得嗨的朋友突然就断了下来,慢慢就沦为朋友圈里点赞关系了,而那个本来很喜欢的人也因为不再联系变成了曾经。
用之前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便是“Siri型社交”。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我,就算我很想跟你说话也不会去主动找你」的模式中呢?
分析起来,大多可以归为以下这三种原因:
1.害怕暴露“需求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给了对方选择“同意”或“拒绝”自己的机会。同时,对方也可以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回应我们的需求。这可能会让表达需求的一方感觉丧失了主动权。
我们都默认谁主动谁就更需要对方,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
而这种需要的暴露,会让很多人觉得是一种关系上的不平等。被需要的那一方可以“压价”,需要多的另一方则会“不被珍惜”。
所以“如果你不主动找我,就算我想跟你说话也不主动找你”,因为“主动找你了”,我就不被珍惜。
这种心理就好像是小孩子玩游戏,先忍不住去拿糖吃,先跑出来被看到的那个孩子就输了。
2.缺乏安全感
就像第一点所说,主动去说的人就觉得自己丧失了“主动权”,这对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尤甚。
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是对掌控力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望,想要通过这种主动权与掌控力来不断向自己的内心表明“对方是在乎自己的。”
同时,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大的恐惧和犹豫不决,如担心自己说错话,担心自己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担心自己会给对方带来麻烦和困扰,担心自己的弱点展现给对方...
3.反刍思维
你是否也曾在想联系别人的时候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
“上次结束聊天的是我,Ta没回我消息,是不是我说错话了。”
“啊,我上次为啥这样说,Ta肯定不想理我了。”
“我回消息是秒回,为啥Ta回消息就是轮回!”
“我应该给他发‘在干嘛’还是直接说‘给你讲个好玩的事’呢,哪种会比较好。”
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出不来,简直烦躁地想挠墙。
在遇到问题或是不良情绪,我们可能就会陷入到“思维的漩涡”当中,反反复复去思考某件事情,并且在有些时候,思考的次数越多情绪变得越糟糕,我们也变得越发痛苦。
这种“思维漩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是“反刍思维”(rumination)。
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最后就会失衡,理不出个头绪,所以就无法生出一种力量,去找那个人聊天,去约那个人见面。
以上这三种最常见的原因归结于一点,其实就是——你可能正处于「低自尊」状态。
说起自尊,关系到一个人如何评价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也关系到在一个人的心里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给自尊下了一个简要明确的定义,即:自尊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喜欢你眼中的自己。
一个自尊感良好的人是敢于表达看法、寻求与他人联结的,就算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同、不好笑、或者主动找人聊天时没有得到回复,他们的自尊感也不至于崩溃,不会感到无地自容的羞愧。
而低自尊的人,在这些方面所呈现出的都是偏负面的想法。他们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惹人烦。觉得自己的需要、看法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重要,他们更需要别人主动联系自己,可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定对方需要自己,或者说是对方不讨厌自己。
低自尊者也总是在避免挑战,他们会竭力地回避一切有挑战性的、可能造成失败的情境。
所以为了避免得不到回复、被对方拒绝、对方讨厌自己等结果,低自尊者干脆不去主动联系。
当处于「低自尊」时,我们总会在消极的方面看待我们的生活,认为自己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持续的消极思想会引起消极情绪,同时,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你的思想状态,使你变得脆弱敏感,周而复始。
如果说低自尊使我们固步自封,负重前行,那拥有一个健康的自尊状态则能打破这个僵局。
健康的自尊状态会激励你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能力去面对消极的生活。
即使生活不尽如意,也能从小角落找寻惊喜。在与人相处时,我们也能设置合理的边限,保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改变这种低自尊,打破「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我,就算我很想跟你说话也不会去主动找你」的尴尬模式呢?
可以试试从下面这四点做起哦!
1.停止自我批判
记住,与人打交道不是一场人际能力的考试,而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需求,和吃饭、喝水一样,人人都需要人际交往。
别人并不会时刻在评判我们,对于你和你在意的人而言,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斤斤计较?放下你的自我批判和反刍思维吧,也放下你脑海里胡思乱想编造的小故事。
如果是你的朋友、爱人,怎么会因为你无心的一句话而厌烦你呢?如果这样还是放不下你的自我批判,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他来和你说话,你会因为他说的内容没那么有趣而讨厌他吗?
没有秒回消息或者忘记回消息也可能真的是对方在忙,毕竟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
2.保持爱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能力
人的生活质量不是比谁更富有,而是比谁内心更丰富、更幸福、更本真和更接近自我实现。
我们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只能自己给。
先爱己,才能爱人。爱自己,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是我们此时此刻最重要的课题。
拥有自己的价值可以成为成功人生的魔法钥匙。
当你不再向外界看待自己的价值时,你可以自由地创造你的愿望,自由地爱你想爱的人,自由地跟随你心的路线,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由地成为你——无论是谁,你可能会惊讶那是谁。
著名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在《我很重要》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3.接受人生的无常
我们都曾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延续很久,但是在看不见彼此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记忆,也需要遗忘。
就像这大地上所有的河流,渐渐地都会走向不同的方向,彼此再难汇合。
所以,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确实只会陪我们走过一程,也有的人确实会中途下车,当然也会有新的人不断陪伴我们前行。
接受人生的无常,因为经历和周遭的不同,有一些朋友可能就是会止步于朋友圈点赞的关系,那便带着曾经最美好的记忆,放平心态,任其顺其自然,已是最好。
4.让自己变强大,提升自信
试着不断去充实自己,让自己一步一步更加强大,去努力看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发光发亮。
有一句话说:“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辜负你,运动和读书。”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开始时,不如把自我批判、反刍的时间拿来看书、锻炼,慢慢提升自信。
当拥有整片花园的时候,就不会为了失去一朵花而难过;
当你拥有足够底气的时候,你就不会害怕对方的离开会击溃你的生活。
记住,不要去想着一蹴而就,一步一步走,迈出第一步,让第一步的成功给予你动力驱使你去走第二步、第三步...
我们终会爱上此时此刻的自己,恢复健康的自尊状态,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当然,如果你并非低自尊,而是单纯觉着自己这样也挺好,其实「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我,就算我很想跟你说话也不会去主动找你」对于你来说,或许也没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权力关系中一个常见的心理博弈。在不知道对方所抱有的态度和策略上,一种普遍的自我保护战略。
记住,每个人不同的内心富足程度,对对方的需求程度,短期还是长期需求,都会影响你的选择,和对你来说最合适的策略。
无论如何,顺着自己的心走最重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