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开学第一课要实现两个教学目标:
一、和学生互相认识,建立情感链接;
二、让学生了解学科特征。
七年级语文组詹老师在课堂上用“遇见”二字串起了三个环节:
一、与我相遇
通过姓氏“詹”的讲解来引出对自己的介绍
二、与你们相遇
引用姓氏儿歌,让学生读儿歌,互相认识。
三、与语文相遇
略。教师安排第二课时讲。
针对这个课,我说了三个妙字:
前几天专家过来培训,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到来了,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妙。作为一个教语文的老师,觉得骄傲,也觉得焦虑,语文难教了。
今天把语文组的课作为压轴来分享,非常妙。每个来分享的老师都需要自我介绍,都要让学生记住老师的名字,这堂课设计的就是关于名字的故事。这堂课放在最后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这个特征,咱们语文课上讲的这个姓氏歌,每个老师都可以用在第一节课上。
语文组让詹老师来分享这堂课,特别妙。詹这个姓氏相关的故事特别多,詹老师活泼可爱,语言表达很有特点,台风亲切自然,拉近距离很容易。
这堂课的设计也可以用三个妙来评价,且听解析:
一妙:用姓氏歌将这堂课要实现的两个目标(见开头)串在了一起。
二妙:将生活和语文串在了一起,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到生活中去,体会名字的来源,又回到语文中,将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三妙: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在一起。姓氏歌用了朗诵的方式,名字的故事用了讲和写的方式。
这堂课也有瑕疵:
“詹”字的故事没有达到预设的暖场效果,因为老师选取的故事,讲的是历史典故,离学生生活太远,七年级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用在这里不好。我建议可以换成讲名字后两个字的故事。这才第一节课,会让学生觉得轻松好玩一点。
姓氏歌的诵读这个环节可以更活泼一点,多种诵读相结合,前后桌对读,左右同桌互问互答,师生互问互答。小组齐读等等。
再回头看效果很好的课,都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来。
比如那个一年级的课,就是带学生参观校园,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班牌,分清男女厕所,找到宿舍,认识校门……内容很实在,设计很细心,过程很有趣。
离开学还有好久,还可以再思考一下,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