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学校的教学月,从检查教案备课环节到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给每位老师进行“磨”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亦是一次学习成长。
有人说,一个人走会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会走的更远。的确,只是一味地闷头教,而不去反思得失,不与同学科交流,又怎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呢?
其实,平时我们同学科的几位老师交流的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学期伊始,初三开始了一轮复习,面对“热旧饭”式的复习课,着实发愁,不知道该怎么讲,也不知道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找到了教研组长刘老师,与她交流了复习课中存在的困惑点,她给我指点了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秘诀,即,引入个人积分奖惩和兑换制度。
同时,我还趁热打铁听了她的一节复习课,学习她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个人积分奖励”,如何链接复习课各个环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整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比如,学生展示并进行知识梳理,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只是通过追问来深挖知识点。但因为七年级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涉及高频考点较少,若靠课堂40分钟达到面面俱到的复习,势必会影响后面八九年级的复习进度,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她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处理好知识点与考点间联系,区分清“学生自主梳理的问题”“学生补充的重点问题”“教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学生自主复习的简单问题”。
后来,她也听了我的一节七年级课程《男生女生》,这节课的关键词为“性别差异”与“性别优势”。整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积极性较之前课堂进步些许;但活动不够精简;设问还需要打磨,问题启发性不够,追问的思路不够开阔;知识点间的串联,过渡语不够精炼,达不到引领拔高;自身知识储备有限,知识拓展不够。
刘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学生回答后,无需再简单重复他们所说的,只需有针对性的点评,多积累一些课堂反馈评价语;多站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课上不刻意提及重难点,不提背诵,但学生会根据活动安排的情况,理解重点知识;尽可能从生活素材,尤其是七年级的内容,需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对学生三观的引导,素养的提升。
总之,我学习到,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如,课堂上简单知识点就安排给学生自主预习、课堂展示完成;重点问题要以“情境+问题”形式,引导学生组内探究完成,分组展示交流并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引领拔高;习题课也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补充者。我时常想,对于文科类的学科,既然教师讲,学生积极性不高,那么学生知道,能自己得出的,干脆就让学生自己讲,我们只补充学生不知道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偶尔学做一名“懒”教师。
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老师,以上只是自己近段时间教学中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