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仔细的研究了阳明心学。对中国的早期哲学也算有了一些了解。
感触很深的一部分是,凡事得要在事上磨炼。
所以,就试着运用阳明学的理论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与矛盾。
那么情况来了。
2016年9月22日,我说:
2016年10月11日,老郭回复我说:
看到她的回复以后,觉得委屈,觉得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不被尊重。
因为我觉得有效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事物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她对我说的话,我看的书都没有任何了解,为什么要来对我评论,浪费我的时间。而且,还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将自身的经验加与我身上。
我已经做了太长时间的垃圾经验接受者,所以,我怒了。
我回复她。
回复@戎枝风音:
老郭,你说的存疑,不相信绝对,这个我是认同的。毕竟阴阳共生,不存在二元对立。
可是,思想不代入生活,我不能认同。
思想,是哲学家的意志体现,是其经验的构成。就像读史明鉴一样,读哲学不在事上做功夫,我怎知他的优劣,我怎敢轻易包容,吸收,为我所用。
我觉得使用哲学思想,是与哲学家的最好联结,对话,探讨,辩论。
思想这个东西,从来不是统一的,最白话的一句就是: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纵观东西方哲学,西方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康德学派,笛卡尔学派,柏拉图学派,苏格拉底学派等等。东方有:庄子,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
他们都是共生,而不是对立的。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易经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二元共生,三生万物。如果你去看太极八卦图,你能看到三个圆,中间的两个小圆,外面的一个大圆。
万物皆有两面性,此消彼长,相生相克。外面的大圆,代表的是我们需要去包容,接受万物的二元共生。顺势而为,用自己的生命去呈现无限可能。
你说不相信绝对,我认同。我觉得不是不要相信,而是就没有绝对。
所以,放心,我不会沉迷于哪一种。
再说说"去人欲,存天理"。
首先说明一点,我现在不太相信教科书,当然了,他有他存在的意义,但是,就像你说的,要存疑。教科书是人编写的,人这种动物,我想你是理解的。
以我的了解,激发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是宗教吧。
宗教和政府的存在意义,我想你是知道的。
所以,佛学和佛教切不可等同。哲学和宗教同理。
首先,我的这句"去人欲,存天理"是阳明的古文,不可以用白话来理解。
其次,刚刚有提到易经哲学讲究二元共生,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你不能有欲望,而是说,你不能过度,物极必反呀。
个中意思,就像阳明说的,事上磨练,遇到事情了,好好体会,我想你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