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参加了几次“拆书帮”的读书活动,拆书不是拆开书,是拆解书中有效的方法,达到可应用的目的。主要对于致用类书籍,由拆书家引导——阅读、反思、应用。倡导一本书不需要读完,甚至只是学习几个片段,通过阅读书中一个部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达到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并觉得以后我要如何应用书中的道理方法。
因为自觉读书慢,读完一本书虽然也有感触,但是又无迹可寻,便仔细研读了下“拆书帮”创始人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本“成年人学习方法论”。
《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核心思想是:
不会成为生存负担。
学习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书本。
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首章提到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的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
你的生存负载如工作、薪资、家庭等外部负载;自己想要买车、买房、追求更好的物质精神生活等内部负载
生存能力如外部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力量就是个人能力与经验。
用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比如你手里拿着一本书,在每个页面中心的文字部分叫做版心。围着版心的页面四周的白边,就叫margin。你可以在margin记录自己的心得。如果页面文字太多,就会把margin挤的过窄,整个页面就密密麻麻,读起来非常累。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的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进行学习。”
当然,margin过多也不好,一本书的空白太多意味着内容太少,就不会有人愿意买书;一个人生存余力过多,也意味着他对他人没什么价值,可能会失业,也可能是“白占土地”的主儿。
而当你阅读起一本书,或者是十万到百万字不等,如果阅读完整部书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而全书未必所有的内容都是你当下所需要的,你完全可以找到目录直接阅读你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放心,这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质量,而且还节省了时间,让你拥有更多的生存余力。
《这样读书就够了》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名为“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阅读以达到以上的目的,方法简单易学:
原则:
1、对阅读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的阶段,而要明白阅读致用类图书的目的一定要应用。
2、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3、采用简单易用原则和使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可以使用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这样你就可以把心思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因为太过复杂、要求太高的方法工具会让人望而却步。
工具:
1、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分别用来做三类笔记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么应用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操作步骤:
1、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带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2、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遇到核心观念、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4、拿一张 I 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5、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景,那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6、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7、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便签,以示提醒。
8、用此方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注意事项:
1、若原知识非常简单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其他标记就可以。(个人觉得在书上空白处写下来亦可)
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 I 和A1便签上的文字较多,那么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便签上的文字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3张A2便签吧。
3、指示便签使用曰提醒自己这一页有便签,尤其是拿出A2便签之后。可能多一过一段时间,你希望把贴在墙上的A2便签再放回书里面去。
4、其实要很自如地运用便签法,最挑战的地方在于能够自己给出 I ,然后拆解出A1、A2来。
以上方法是《这样读书就够了》及“拆书帮”的核心读书方法。其理念也是由作者观察成人教育、企业培训总结出的物美价廉的“成人学习方法论”,其核心原理便是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世界问题——内在动机。
目的就是让学习者:
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学习者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反思)
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安全的演练)(体验)
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点评(反思)
最终回归到阅读图书片段(阅读)——拆书家(自己或者拆书帮活动有人引导)引导促进(反思)——学习者拆为己用(应用)。
其实之所以要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起码是针对致用类图书的阅读速度,而后更深一层次的学以致用不过是因为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不得不加速学习和快速成长得以应对。
而学校里要求的理论与知识整理达到考试高分将不再适应社会上要求的解决问题,创造收益的能力。书中也讲到学校学习尤其是国内教育偏向理论与知识整理,而非应用。
以上面的例子,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拆书:
首先阅读,写下便签 I :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产业迭代极快,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我们又都不是先知无法预见明天什么产业回没落,什么产业会兴起,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自己,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职场核心能力
便签A1:
在大的方面,10年左右的智能机兴起,到如今大家坐在电脑前面玩手机。同时也衍生了极多app,包括手游的繁荣。微信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导致QQ流量的丢失(反正我现在见人不问QQ只要微信),而在16年低推出的微信小程序,还不知对于app对于互联网会有什么影响。
自身经验而言,在几个月前脱离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团队,而最近又加入了另一个创业型团队。后者比前者前景更大,内部积极性更高,管理更趋于专业化,这是目前团队带给我的,那么我能带给团队什么?
便签2:
不断学习、读书充实自己。未来一年的行动派伙伴圈的建立,活动的策划举办,社群的运作,积累经验,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阅读相关书籍——写作方面、广告方面、团队IP打造方面;多与人交流接触——采访型学习。
总结:
整本书就是在倡导一个学到知识及时应用,并且要加快你的学习速度,从付出成本到的到收益的最短周期和最大收益。
当今我们的成长大体可分为学生成长时代,职场工作时代,退休养老时代。可以说拆书帮的方法理论受众还较少,还未必有一个普遍化的调研结果。但是从学生时代以考试毕业为最终目的的学习到步入职场,以解决问题创造收益实现价值为目的的学习笔者是持肯定意见的。
所以时代在变,学习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不就是原则性不变,灵活性保留。可能每个人的努力最终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不知道你的年龄体力是否能让你走到人生期盼还是死在途中。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