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广州之行,某天吃完早餐,乘着电梯回房间,按关门键的时候,突然发现酒店的顶层是个美术馆,而现在正是刚好早上开馆的时间,没有犹豫的按了顶层的按键,低头看了一下脚下,也正好当天没偷懒穿酒店的拖鞋下楼吃早餐。
可能很少见到有人像我这么早的来看展,接待人员吃惊的从电脑前抬眼,知道我的来意之后,她去打开了展厅的灯,还有同时打开了意料之外的音乐。
展览的画家是李劲堃,陌生人,当然中国现代画家我了解的少之又少。想了解一个画家,不需要看履历,直接看作品就可以对话,这就是美术表达者的妙处,不需要靠开口,就能形成该有的来自视神经和脑电波的共鸣。说句题外话,真的跟我们每日的形象服饰如出一辙,只需要用眼睛就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也许是整个展厅只有我一个人,我竟感觉是跟李劲堃先生一对一的对话,尽我理解,而他并不反驳。我喜欢看一个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十年跨度以上的,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变化,甚至你可以猜出这幅作品创作时他的大致年龄范围。就像韩美林,今日的作品非30年前刚出名时候可比,带着岁月洗练而来的笔触和色彩,不会说谎话。所以我喜欢任何真诚的创作者,无关形式,我只想见真心。李先生的画很真诚,真诚到不管是多宏大的远山沟壑,他都要加几笔人影,添几分人间烟火气。山不再是山,而是道场,天地开合,人影渺茫,这是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样貌,我可以看到他呷一口茶,眼里有星芒。这个时期的作品笔触细腻,着墨不染,就像三四十岁职场的白领穿衣打扮,精致的端着,一丝不苟。说到一丝不苟这个词,随着年龄增长,发现这本来的褒义词,也慢慢中性化了。
想起近两年流行的法式风格,很多女孩也跟风似的茶歇裙、粗织毛衣、自然色的拾掇了起来,甚至一些时尚博主,细看之下十之八九差点意思,或者说只有静态的图片唬唬人罢了。其实只要看看前两年的穿搭风格就不难了解,说法式风格最经典的是不追流行、不媚俗,如果一个女孩子去年还在追韩式精致风或者美式嘻哈风,今年就穿起了法式,除非天赋异禀,否则真的难见其成。服饰首先服务于硬件和状态,就像我方才讲到李先生的画,状态在哪里表达就在哪里,所以我说他真诚。
视线拉回到李先生这几年的作品,画家本人也开始近看了一些世界,甚至是随笔都拉近了一些,山中随笔居然描出来一户老乡的院门口。这个时期我也出现了我整个画展最喜欢的画作,虽然时隔20余天依然不需要看当时的照片就能回想起画作的一些细节。两幅作品都是关于荷花,一副是宏大的荷田,盛夏里荷花挤满了整个画作,繁盛着,主色是红黑,但是所见却只有生机,没有躁动。另一幅是焦距拉的更近的荷下,蚊子豆娘,用色清浅了许多,寥寥的,却很有了些闲来的雅趣。
最后才绕到画家的介绍这里,才知道这个展名为道履山河,嗯,很契合的名字,也妙在这个“道”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