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盆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天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这是《青铜葵花》的结尾。
这本书是作家曹文轩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她的城市,从此男孩青铜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那么动听,那么典雅,那么淡然。它是一种逆向的思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肯定。其中我对面对苦难的力量之声感到震撼,这种力量感从小说中叙述的那种似乎陌生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到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美与大爱都独具魅力,犹如宇宙外的另一个世界,引人入胜,结束了仍意犹未尽。是呀,其实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让拥有更强大心灵的我们享受更具精彩和价值的人生。
苦难很苦,可为什么我们要苦上加苦?何不笑对苦难呢?的确,笑很简单,但在苦难中追求快乐则显得不易。当然,也还是会有这样的人,正如小说中:青铜一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全家齐心协力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但这些鞋子,不仅结实、暖和,还具有一种超出了实用价值的、说不出的美感。家里晚上不舍得点油灯,青铜就去芦苇丛里捉了很多又大又亮的萤火虫,把它们装在含苞欲放的南瓜花里,做成了一盏盏“花灯”,照亮了家人惊喜的笑容。葵花要上台演出,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如果带一条项链会更好看,于是青铜用冰凌为她做了一条项链,每一颗冰珠上串绳子的小孔都是他用芦管慢慢吹出来的。这串冰项链在灯光下散发出堪比钻石的璀璨光芒,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丽,打动了所有的人。这些细节的营造,为粗砺苦难的生活披上了美与乐的纱衣,成功地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实现了笑对苦难。但又有一个问题:这种忘却苦难的快乐,在苦难突然降临之时,究竟有多大的对抗力量呢?它只是一种享乐主义,而不是一种乐观主义,是一种深刻认识苦难之后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那种没有深刻的苦难组建起来的快乐并不快乐,它会是平淡无味,孤独寂寞的。只有当我们真正体味到苦难意义,我相信即使苦难真得来临了,我们也毫无畏惧,甚至会笑着欢迎,勇敢挑战。
由于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的理解,因此,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只能不断地叫苦连天,我们只会手足无措,最后不堪一击。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中无法回避更无法逃脱的生活体验,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并且笑对苦难。
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苦难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还将继续演下去。那作为影片中的主角,我们则更需要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勇气。当我看完《青铜葵花》后,我突然想起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呢?故事中的这对非亲兄妹却更似亲兄妹的演绎,锻炼了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他们这般神圣,他们是升华的力量。是新生的勇气,是凝聚的顽强。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也不爱痛苦的,是没有感觉的装饰品;凡是能体味他们的,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甚至能看到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
作者曹文轩写这本书也许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这种笑对苦难的精神,记得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是啊,没有少年时的磨炼,怎么会有长大后的成功?通过这本书,我真正领悟到:一个人在遇到苦难时应该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一个人在逆境中应该微笑着去生存。
我坚信苦难永远无法打败快乐,除非是自己主动放弃,否则风雨的彼岸就会出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