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已有半年之久,有幸受邀加了6个大专题的群组,也结识了不少朋友。虽然在群里我总不说话,却还是经常看见简友们发的消息。闲谈不少,但大多是在说:“xx主编,求问为什么拒了我的稿子,是哪里写的不好吗?”“xx主编,我投稿了,一定要让我过啊。”诸如此类。
我曾经申请当过某个大专题的副主编。当时问主编:“审稿的标准是什么?”他说很简单,你喜欢就让过。
所以,你的文章被拒了,并不一定是你文章写的不好,可能只是,你写的不符合主编的胃口而已。
任性的我被拒稿是家常便饭,我从不放在心上,也不会去追问缘由或是请求再审。毕竟写作觉得好,离不开“共鸣”,如果你写的东西,不是这个专题或是这个主编需要喜欢的,自然就不会让你过,审多少次都是一样的结果,除非你改成他希望你写的样子。
但是不是总有必要改呢?我觉得是不然的。如果确实是自己功底的问题,显而易见,可以改;
但有些东西,就是我的个性,你不喜欢就不喜欢了,不合拍就不合拍了,有什么好去苛求改变的?
每一次投稿都可以投五个专题,也就说如果不是恰巧你的主题选得超对味,你就需要改动每一篇文章去取悦至少五个编辑的认可,这是相当累又没必要的事情。我接到过最搞笑的拒稿原因是:请开头不要空格。然后我改了,这个专题还没收,下个专题拒绝了我:开头请空格。我当时就觉得很讽刺。
这年头看文章有必要这么拘泥于格式吗?又不是我的文章排版乱七八糟完全不能看,只不过是有的文章空了开头,有的没空而已,就要被拒稿?很多时候当你用这么挑剔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时候,你会错过很多值得的东西。写文章更该注重内涵,而不是总去纠结这些形式。
你总在写多人想看的东西,改成别人想要的样子,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这样写吗,真的有必要这样改动吗?写作如果只是为了进专题和高阅读量,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每个人落下笔是想找理解自己的人,不是要去取悦谁的。既然要当写手,傲气还是要有一点的,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你并不靠高阅读量和高点赞数在过活,不如就多写一点自我。
任何一个公开写作的热门平台,都应该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地方,不该排除异己。
且放眼现在写作的市场,写作终成了一个潮流,很多人以写作为豪,其实是挺好的,毕竟笔头之下,可以落下很多触动人的东西。但是群体大了,精英还是那几个,为什么你不能大红大紫?
很简单,你写的东西千篇一律,努力取悦和模仿,又怎么可能红得起来呢?
韩寒、郭敬明、张嘉佳、咪蒙为什么火?因为他们的作品有个性。别人读他的文字,不看作者,就能看得出来是他写的不是别人,有标识度。写作之所以红这么多年,一直后浪推前浪,永不衰败,为什么?
因为后辈越来越敢想,越来越敢写。前辈不好去写的话题,年代开放了,后辈可以写了;前辈给的定义,年代发展了,片面了,后辈可以补充。
我一直认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家,应该做到超越,写出自我,而不是一味模仿取悦。脏话文学是咪蒙的,不是你的;悲情文学是郭敬明的,不是你的,变成第二、第三个他们,没有意义,你是你自己。
我一直谨记艺修老师说的一句话:
“第一个用月亮来比喻妈妈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
你如此特别,怎甘屈于他人之下?模仿是没什么意义的,创造超越才有。
现在很多人喜欢写评点实事的文章,总觉得这种才叫“高大上”,写自己这种“平凡”的生活就不够有高度,我是真觉得荒谬。素材如此之广,哪有高下之分?你若是能将身边的事写到极致,你也是一个厉害的人。身边之事没有你想得这么不堪,这些事你身临其境,是更容易写好的。毕竟有“触动”,才有“感受”,这是更真实的。不是所有人都对大事极为敏感,毕竟离你很遥远,若是能感同身受,自然好的,若是做不到,也没必要拘泥。不是大众不关注的题材和文字就是不好的。
哪个突然红起来的人,不是因为他突然创作了前人之前不去创作或是难以接纳的东西呢?赵雷的民谣,周杰伦的饶舌,他们都经历低潮,但他们不放弃,他们坚持自己。
自我真的很可贵,别被一时的所谓潮流和评论,说丢就丢了。写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但自我又不偏激的人不多,努力做自己,坚持自我,同时包容他们的不接纳。
还有不少人为了高阅读量跟风写很多实用文学,却忘记了,文学本身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它如同一个工具一般“有用”,更是一种对心性的陶冶。很多时候,一篇文章打动你,不应该总是“它能帮我赚大钱”;“能帮我找工作”;“能帮我得到这个,得到那个”;“能教我谈恋爱”,应该更多的是“它让我感动”,“它让我感受到某种鼓舞和熏陶”。
写作是为了教化的,不是简单的教学。
愿阅读此文的你,终能顺己之意,找到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