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晨山小学的校长写的,哦,不对,不是他写的,这只是多年前他做新教育的一个“课堂记录”。把课堂发生的一切复原,能够看清楚夯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下的现实意义。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的小学是不是白读了?原来语文科是可以这样讲的,原来语文课是如此有趣的。小时候的我其实是有一个疑问:语文有什么好学的,字不是已经认识了嘛,那些个段落大意总结来总结去又没有什么意思。看了干老师的课堂实录,才明白语文对于生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深刻我们的生活,感受生命的不易与美好......
- 课文预习
干老师的课堂是非常注重预习的,当然不是叫学生简单的读几遍课文就结束,而是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之前,需要有个指导。帮助问出那个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就形成了某种有意识的阅读。先学会寻找答案,再学习如何自己发现问题。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书中的内容和扩散思想是相对容易很多的。其中用到的一个小技巧就是:课文批注。就是当你在预习原文的时候,如果发现任何不懂的,有感想的地方,用笔把这些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详细解读的时候可以把这些问题和思考提出来,然后有针对性的一句句的解释。过程非常美妙,像是在一层层的拆开一件珍贵的礼物,充满着美好和惊喜。
- 发散。
所用的课文不局限于课文本身,利用多媒体,其他文章,问答等多样的媒介,展现一个小世界而不是一篇文章而已。实际上有的文章是被截断了的,这样的理解难免片面。有的文章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这样把更多的资料引入进来,学生们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完整开阔许多了。
- 朗读
上学的时候,每天是有晨读课程,我们自然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通过老师课堂对朗读的重视感受到了:心口合一。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是可以通过朗读体现出来的。无论是喜怒哀乐,声音完全可以传达。话说上完这样的语文课,以后就不需要再学习朗诵了吧。
- 诗歌
这么学习中国的诗歌,我是彻底被颠覆了。原来诗歌所拥有的不只是背诵的痛苦,还有那么多的美好。诗词是有押韵的,有些律师是有固定的韵律和模式,仔细看看句与句之间,就能发现诗句中的对仗工整;诗词是有当时的情和景的,这包括诗人的人生处境和状态,还包括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感想;诗词是有生命的,务必感叹诗人对事物的观察之敏锐,对生活看法之不同,对当时的处境认识之深刻。通过读诗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美好也有忧愁,有温暖也有残酷,无时无刻不滋养着我们自己的生命。
这样读诗,离写诗是不会太远的,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
- 汉字
学习生字的时候,结合汉字写法来解释每一个文字的涵义,再的来历来讲解文字的具体用法和演变。这样不但很容易记住汉字的意思还能够使用的更准确。我就通过老师的课堂的讲解,重新认识了几个我以为一直认识的字。
- 引导广泛深度思考
文章所要表达的不知是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它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让我们开始理解唐僧的理想与坚持,而不是一味的为孙悟空打抱不平。《草船借箭》,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做了探讨,明白,好人坏人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非黑即白的。《凡卡》更是把它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看到这样的不平等一直都存在,引导孩子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巨人的花园》从课文聊到人生理想,再聊到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一场震撼的心灵之旅,知道了除了“功名利禄”的归宿,还有心灵的归宿...
还有很多细节无法一一说出,刷新很多我对语文,对课堂的认识。也终于找到我到现在无法全面和深刻看问题的根源,原来这就是语文课存在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很重要,有写班级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水平有限,会造成课堂无法深入,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羡慕晨山的孩子们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滋养。愿我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机缘去晨山感受语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