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论语》卫灵公篇读学已完成。乘夜深人静,回顾所学,浅谈心得,作为学此篇的小结。
其实,贯穿《论语》的始终是仁和义。《卫灵公》这一章也不例外。
第一章是说卫灵公问孔子军队作战的事,孔子回说我只学过礼乐方面的事,军旅之事从没学过。之后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孔子是真的不懂军事吗?论语中就有孔子关于军事方面的言论,比如:“善人教民七年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战是谓弃之”,他之所以说没学过,是因为他认为卫灵公的治国方针与他相背,孔子认为治国以礼乐为本,军旅为末,本未立,则不可教以末事。本末不可倒至。“为政以德”才是王道。
颜渊问如何治国家,孔子则是说选择前朝最好的,“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并且要放弃郑国的音乐,远离小人。
孔子的仁义不仅仅在为政治国的大事上,还在于为人处事的个人道行上。这一章就有好几处涉及。
当子张问怎样才能行事通达,孔子回答是:言忠信,行笃敬(言语忠实守信,行为笃厚恭敬),甚至要求写在车上以方面随时能看见以签。
当子贡问为仁时,孔子回答是: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就事奉这个国家的贤大夫,结交有仁德的人),旨在教导子贡不要为奸臣事。
而子贡问是不是有一个字就能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恕。又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别人的感受。)
是呀,宽恕是一种风范,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精神一定充实,心灵一定纯洁,灵魂一定美丽。
别小看了这一个字,真的要做到很难。在这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符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如此,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 孔子讲的就是宽恕之道。学会宽恕别人,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更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后世儒学将“恕”的精神上升为“道”的高度,称之为“恕道”,就是推崇宽宏的君子器量,可以包容他人,好的会欣赏,坏的也能容忍。就像上天庇佑万物,土地承载万物一样,君子应该有天地般宽广的胸怀,而不是清高、傲慢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内在的福德。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器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德,就是古人常说的“雅量”。一个有器量、能容人的人,总能处处与人为善,得到周围人群的高度评价,在各个领域中都能赢得成功的契机。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凡事以合乎义为根本,要以礼来推行,用谦逊来表达,以诚信来成就。这样才是一个君子)。
让我们每个人都学做君子,恕于待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文明古国的风范立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