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整天关怀别人的人,其实是最需要关怀的人。
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人,总爱管别人的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和他有关。别人今天闷闷不乐了,他会主动上前去询问去安慰,但其实这本就是对方最初的状态,他可能就是熟悉这样的状态啊。结果,你的“善意”询问其实只是一种打扰,别人到底是接受你的慰问好呢?还是出于礼貌忍着自己心中那份不快应答你好呢?你真的确定对方是想要和你表达吗?而你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心中那种助人为乐的感觉。更深层次的来说就是你实在太缺乏存在感,于是连帮助人都成为了你刷存在感的途径。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然,这种非常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是需要的,但他也只能是作为一句高大上的口号,被标榜而已。试问世界那么大,真正做到可以关注天下事的人又有几个?大多数的我们不应该是,先从自我开始,从小事为之,首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吗?
一个整体闷闷不乐的人,看到其他人不开心还要去逗别人开心,你真的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吗?你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
一个整天只会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还要去教会别人什么叫主动积极,你真的确定你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道理吗?
大学的英语老师,平时上课是个脾气十分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的人,总爱教导学生说:为人处事一定要平易近人,宽容大度一点。平时见他和学校里一样门卫叔叔也是挺和气的。但就有一次,由于我平时上课比较认真和老师交流过,受到老师的邀请去他们家吃饭。看到老师对待师母和女儿的态度,与他平时截然不同,脾气暴躁处处挑剔,才明白原来一个在外处处展现自己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在家对待亲人是如此相反。作为学生我不能去评价老师以及他的家事,但从背后的原因来说:只是因为他在家得不到认可,便需要在外需求,实在应了表里不一的这个词。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些部分是缺乏的,正如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受伤的小孩。每当你看见某些人某些事,让你产生了异样的情绪,诸如:愤怒,讨厌,焦虑。如果在你没有学会管住自己的心的时候,你的态度一定是,把错误归咎于那些人那些事,但更为成熟的处理方式是:你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对这些人这些事感到愤怒呢?然后再去安慰自己的内在,转回去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只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啊。
可能你会仅仅局限于一些负面情绪,但其实不是如果一个人过度善良就是不善良。可能他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他的善良而已。明明别人自己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你非得要认为这事得让我出马,那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是在阻碍了别人成长的历程呢?你无法预测别人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真正的善良发乎本心,适可而止,无须证明,更无须你刻意为之。真正的善良植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生于慈悲,长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