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老师,请问“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述三代之礼乐而不自作,信而好古之道敏以求之,私下里我将自己比做老彭。
2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郭老师,请问这句怎么翻译?
夫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既能令人可尊可敬,又能令人可亲可爱。
3郭老师,何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自觉奉行束身修德的话,我就会告诉其人怎样学习实践的方式方法。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郭老师,请问这章是讲什么?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以道,唯道是从,此所谓以正治国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攻守以义,唯义是遵,此所谓以奇用兵也。故而治国用兵在道与义,进退攻守非道即义。君子终日行,不离道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不重,则不威,重为轻根,轻则失本。诗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故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知道不行无智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郭老师,请问孔子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指的什么?
惧者,非恐也,乃慎也。遇事冷静而行事谨慎,精于谋划而善于成功。古文看似很诡异,其实不然!
6郭老师,请问“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怎么翻译?
夫子说:财富可以取之有道的话,虽说是手执马鞭为人驾车的工作,我也会努力去做,但如果无道而取的话,那我还是遵从自己内心向往的道吧!
7子之所慎 斋战疾的疾是什么意思?
一切感染扩散的肆意蔓延的恶性疫情,有时比战争更加凶猛、更加难以控制。
8郭老师,请问“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如何翻译?
夫子所谓雅言,《诗》之言、《书》之言、执礼之言,皆属雅言也。雅言者,文雅之美言也,教化之善言也。
或许可能有无知而自以为是的人,我不是这样的人。多闻,拣择善恶而从善;多见,识别真伪而求真;先闻后择,先见后识,乃是知之次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9郭老师,请问"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怎么翻译?
大概意思应该是:再多给我几年时间,让我从五十岁开始学易的话,则可以没有大过了罢。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人生的高峰与低谷,辉煌与暗淡,都发生在五十岁以后--被迫离开鲁国那些年里。人的记忆总是要刻骨铭心,才会反复被重温!
10郭老师,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为什么?
别人问我于您时,请问您如何对答?郭老师是一个为学习古文精益求精,为推广古文不余遗力的读书人。汝奚不曰:其为人也,热心过度,精神失常,亘古未有好为人师如彼云尔。诚哉,斯言也!
11郭老师,请问“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发”是同一个意思吗?不是。前者发愤为刻苦努力的意思,后者愤悱为外省内察的意思,另有启发一词我在这里就不解释了。读书要注意积累经验,越读越要像个内行才行。提问也要注意问题质量,越问也越要更有水平才行。
12郭老师,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什么孔子不愿谈及它们?
圣人不语怪异、暴力、悖乱、神仙等等,以其无益于教化,故不忍言也。看看现在每天各大新闻都在播什么?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大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这都是些个什么国家传媒啊?圣人只讲伦常、道德、政治、人事,仅此而已矣!因为效仿心理是人们的第一反应心理,省察心理是人们的第二反应心理,效仿是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省察是极少数人的习惯做法,所以怪异、暴力、悖乱、神仙这些传播内容,无论作何解释,它的负面影响都将难以消除啊!试想人们如果都能耳不邪听、目不邪视,怪力乱神不入于心、不出于口,四海早就升平了,天下早就太平了,还能等到现在?可见并非如此!故而圣贤君子方才克己忍耐,以期修己安人。故而仁人志士无不鞠躯尽瘁,以至死而后已。人之难治,事之难理,自古而然,绝非一时一世之力可为。刚教明白老了死了,则整清楚散了乱了。所以文化教育要时时正本清源,尔等不可不察也!
13郭老师,怎么理解孔子讲的怪力乱神?
现在的怪力乱神体现在那些方面?怪力乱神有什么不好呢?小孩喜欢这些怪力乱神有错吗?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又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又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又曰: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又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从以上子曰的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出,孔子对于怪力乱神是持反对态度的。不语怪是以常为本,不语力是以德为本,不语乱是治为本,不语神是以人为本。如今,科技迷信败坏科普,宗教迷信败坏哲普,黄暴迷信败坏智商,钱权迷信败坏情商。资本社会罪恶已极,怪力乱神到处横行,美其名曰法制社会,人心险恶道德沦丧。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又曰:童蒙养正,圣功也。孩子是一张白纸,教养全靠大人。大人教以圣道,则小孩积习成圣;大人教以邪道,则小孩积习成魔。当知一切教育,不是大人求学于孩子,而是小孩求学于大人。试想大人如果以怪力乱神为教学内容,那么孩子学习的便是一些怪力乱神。我们今后传承的中华文化将不再是仁义礼乐,而是将子孙后代引向怪力乱神的巫祝文化。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不容倒退,现代不会返回原始,文明不容沦为野蛮。所谓华夷之辨,即以仁义礼乐,取代怪力乱神。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一定是科普和哲普,而怪力乱神则只会做为游戏和玩笑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上古圣人以神道设教,转而中古圣人以圣礼设教。神道之于圣礼,亦犹神学之于哲学。巍巍华夏由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是哲普最早期也最先进的国家。不能因为我们科普比西方差了一步,就倒过来重其科普而轻其哲普。因此,要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在科普的同时,加大力度进行义务哲普。这件事情反正总要有人来做,官方不做民间做!这件事情无人问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一场空谈!
14郭老师,请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中,何谓三人,何谓必有?
三人者,你我他之谓也。必有者,百分百之谓也。若以贤善为师,则何言必有耳?所谓必有者,见贤思齐为师,见不贤而内自省亦为师。前者以思齐为师,后者以自省为师。思齐即有师之师,自省即无师之师。有师则可切磋之,无师亦可琢磨之。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故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郭老师,请问这章怎么解释?
夫子无隐,而二三子以为夫子有隐。故夫子为辩白其心,而特发此言也!以教者有隐,此学者之常情也。纵然教者无隐,而学者谁能不疑乎?待其不疑之时,则必不违如愚。故道不违师者,亦不违君亲也;道不违君亲者,亦不违天地也。不违何谓也?曰:知仁行礼。不仁非礼而不违,则是欺君欺天也。仁义礼乐,乃师道传承之命脉也。不仁非礼,而可谓之师道传承乎?故曰:童蒙养正,圣功也。故曰: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或谓师道有二,亦未为不可也。君子以圣人为师,小人以乡愿为师。君子不违圣人,故终可为圣人;小人不违乡愿,故终必为乡愿。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纵观古今,小人之弃德也多矣,乡愿之贼德也大矣。此乃缘于从善如登而从恶如崩,是故流俗甚众而仁者甚稀。虽然如此,但是也好。物以稀为贵,人以贵为稀。能自贵于物者,其唯仁者乎?
16郭老师,请问什么是“文行忠信”?
理论,实践,推己,及人。或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完善自我,实现价值。或真理指导,贯彻落实,道德情操,终极关怀。
1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郭老师,请问这章怎么解释?
圣人者,仁师也。君子者,孝友也。善人者,良师也。有恒者,益友也。圣人必善仁必良,君子必恒孝必益。圣人善人原本为一,君子有恒亦非为二。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则为有恒矣!反之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穷)约而为(通)泰,难乎有恒矣!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曰:不占而已矣。空想不干,占又如何?蛮干不想,如何又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者,奥也。圣而有道,盗亦有道。圣人无道不得为圣人,强盗无道不得为强盗。善人无道不得拥资为师,不善人无道不得为宝所保。因此,大道上不封顶,下设底线,仿佛上有天堂,下有地狱。譬如越过雷池半步,必为雷弹所伤。人能不为雷伤,便可苟全性命。而后以此微躯求进于向上的功夫,则必可达至更高更远更辽阔的境界。高远辽阔有何美何善?放眼天地之大而任凭无限逍遥。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或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如欲观夫尽善尽美,舍天地之大而何可言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圣人之道察乎天地,及其至也造端乎夫妇。敬礼!
18郭老师,请问“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郭老师,请问仁是一幻想就能得到的吗?
欲在这里是追求的意思:求则得之,弃则失之。仁非它物,求弃得失皆在我一人之心。子曰:操则存,舍则无。乃心之谓也!心有四种良性:主动、主控、客控、客动,分别称之为仁、义、礼、乐。仁即同情之心,为人之主观能动性;义即同理之心,为人之主观能控性;礼即同治之心,为人之客观能控性;乐即同享之心,为人之客观能动性。主客观能控性高度统一则称之为道,主客观能动性高度统一则称之为德,道德动控本自高度统一称之为自然。因此,圣人以天地为巨室,以自然为宗师。学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政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由此可见,仁者还须精益求精,粹益加粹,推己及人,止于至善。切不可以己为是,以人为非,意想于必,固执于我。亦不可恃勇挟刚,争强斗狠,搁置礼义,好侠乐死。亦不可无谄无骄,无加诸人,自甘自足,独善独乐。亦不可攀权阿贵,聚敛附益,为求仕途,不顾民生。亦不可横说是非,巧舌如簧,颠倒黑白,刚愎自用。亦不可高高在上,难于并行,强人所难,使其却步。亦不可传师之道,扬己之名,儒为君子,非为小人。亦不可克伐怨欲,辞禄居贫,了此残生,终其天年。亦不可抱怨家门,忧无兄弟,一筹莫展,苦不堪言。亦不可拘于稼穑,捐道谋食,安于现状,苟活人世。更不可自欺欺人,妖言惑众,怪力乱神,异端百出。斯我欲仁,岂仁欲我哉?
20郭老师,请问“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怎么翻译?
互乡或为地名,未知今在何处。夫子行教路过此地不得礼遇,后有一位童子求见却得到夫子礼遇,门人因此而感到大惑不解,无非都是些等价交换的心理。夫子也因此开导大家说:我是鼓励人进步,又不是鼓励人退步,何至于计较太甚呢?人家已经洁净身心以求进步,那么就该鼓励他洁身自好,而不该计较前嫌了。
21郭老师,请问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否,孔子是真的不知道昭公违礼呢,还是装作不知道?
孝子忠臣理应如此,非如此不可谓之忠臣孝子。君亲有过只可内谏而不可外议,子弟有过亦只可内诫而不可外讥。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国丑不可外宣。将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甚不合大事化小之原理也。宣扬君亲之过外示他人,非为傻缺、痴货、脑残、弱智,即为奸猾之徒、肖小之辈,在忠臣孝子则于心何忍焉?话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非独忠臣孝子之所特有也。若于君亲子弟而无恻隐,则于他人何敢奢言恻隐也?既然已无恻隐之心,必也将无良知可言。既然已无良知可言,必也将无人性可质。如此之人,似人非人,搬弄是非,终不悔悟。凡以人之皆有之心,而不承乎圣人之言,则言传身教何益?耳何提面命又何益?司败之流不过小人,当臣之面问君之过,无异于当子之面问父之错,圣人焉能当他人之面陈列君父过错?子曰:过而不改,斯谓之过矣。司败之过即过而不改,斯谓之过矣!始于自讨无趣,终于再讨无趣,如此无趣之人,何以大解深趣?司败与孔子辩知,类于叶公与孔子辩直。然叶公过而能改,故而终为楚之股肱。司败不可取也,二三子当戒之!
22郭老师,请问“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怎么翻译?
文章方面我不过沿袭古人而已,修行君子之道,则我还不认为有得。善哉善哉!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