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秋又尽 明朝恰立冬——咏立冬古诗词赏析(三)

倏忽秋又尽    明朝恰立冬

——咏立冬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北宋诗人唐庚的《立冬后作》,描绘立冬时节的风物,表现了诗人的幽兴: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这是北宋诗人唐庚的一首立冬风物诗。唐庚(公元1070—1120年),人称“小东坡”,因诗学苏轼,遭际也与苏轼相似而得此号。这首诗结尾处,颇有苏东坡的味道。

首联“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啖蔗”如何渐入佳境呢?这里诗人用了一个“顾恺之吃甘蔗”的典故。在《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一文中记载:“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苦)至根(甜)。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这里与其说吃甘蔗本身使人渐入佳境,不如说立冬之后的气候、风物、美食更令人渐入佳境。“啖蔗入佳境”的不仅仅是甘蔗,更是诗人快乐的心境。

正是因为心境好了,才对应了“冬来幽兴长”一句。“幽兴长”,或许更可作为“渐入佳境”的一种内在诠释。虽然花草树木都凋零了,似乎没啥好看的了,但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热闹喧嚣走了,大地却更加安静了。诗人喜欢的正是这一份幽静的雅兴。

颔联“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瘴乡”,指诗人所在的写作地点,为南方有瘴气的这么一个地方。“好语”,即佳音,好消息。在瘴乡这么个地方,听到了一则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呢?“昨夜有飞霜”。原来霜终于来到了南方。要知道北方霜早而南方晚。南方热,而盼霜风吹凉气早点到来。所以诗人听了这个好消息,心中很高兴,知道自己喜爱的初冬时节算是真正来临了。

颈联“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写得极美。篱下的菊花,仿佛提醒诗人刚过重阳;哪里知道酒中的香味,似乎又在提醒诗人小至日已经临近了。“小至”,冬至前一日,一说冬至后一日。

立冬,正好处于重阳与小至之间,且是诗人最喜欢的一段幽兴时光,所以诗人特意提到这两个时间节点。而小至之后,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春天也就近了。如此,时光匆匆,循环往复,心中所想,皆为乐景,岂能不乐?

尾联“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岭南多种芭蕉,芭蕉熟了,蕉子也可以吃。“蕉子”,也叫山芭蕉子。人们将其按照大小排比,或以十余二十余为一梳,彼此相饷。山芭蕉子,剖开之后,其形亦如梳,子长短者如梳齿,黄时生割之,置稻谷中,数日即熟,熟乃大香,可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将芭蕉混同于香蕉,其实是不对的。区别在于:芭蕉无柄,果实内有种子;而香蕉有柄,果实内无种子。所以这里说的是山芭蕉子,而非香蕉。

尾联既增加了立冬时节的岭南美食,又与颔联“瘴乡”相呼应。其中似乎还多了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的一份旷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立冬日作》,表现了一位衰翁立冬时节的生活窘境,及其乐观豁达的心态: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这首诗为诗人退居绍兴时期所作。前三联写诗人的生活境况,尾联表现诗人的乐观豁达心态。

首联“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用夸张手法道出了屋子很小,仅仅容纳膝盖,墙壁很矮,仅仅与肩膀一样高。这种物质生活的极度清贫,让人不禁想起杜甫为浣花溪草堂所作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的居住条件,伟大诗人的心境是如此一致。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颔联连用两个典故。“授衣月”,典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始裘天”则指农历十月,典出《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天子始裘”。这里是说,在室小矮墙陋室中,度过了农历九月,又迎来了农历十月。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立冬,怎能不让诗人感慨万千。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炉中的炭是平时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而被子里的棉花只有铢那么重。“篝炉炭”是“寸积”而成;“布被绵”是“铢称”而成。古时立冬后烧炭取火、添衣置被,是富家平常事。可是,贫家却常常用不起炭火,买不起棉被,只能一点点积累炭火,继续用破旧多年的棉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绝不仅仅是杜甫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陆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足够的炭火过冬,没有新的棉被过冬,这就是诗人的生活窘境。陆游作为一个知名士大夫,曾经的官员,尚且过得如此,可以想象贫苦百姓家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到了尾联,诗人话题一转,化贫困的生活窘境,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平生以居住在陋巷的颜回为师,有“一箪食,一瓢饮”就行了,只有追求精神世界的富庶,这才是读书人引以为傲的事啊!“陋巷”,代指孔子的学生颜回。《论语·雍也》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欣然”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在炭不足温,被不足暖的情况下,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心态。

纵览全诗,用典自然,对仗工整,整体诗境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致,取法杜甫,而得其精髓,故而诗的背后自有一种博大的气象与胸怀,是为立冬诗中的名篇佳作。

一转眼的功夫,秋天又要过去了,明天恰巧又到了立冬节气,南宋诗人冯伯规的《岁晚倚栏》,描绘了立冬时节的风景,表达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晚钟。

这是南宋诗人冯伯规的一首立冬诗。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其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季节如何变化,心中永远向往着美好与澄明,即便明天就是立冬,今日也要享受最后的秋意。不负时光,不负年华,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人生姿态。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首联是说,一转眼的功夫,秋天又要过去了,明天恰巧又到了立冬之时。这是写“季节之更迭”。

“倏忽”二字,言时光流转,季节更迭之迅疾。还没来得及好好踏秋、赏秋、品秋,秋天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一个“又”字,道出了无尽的感叹,还有好多事情尚未完成,还有很多梦想尚未实现,秋天就这样渐行渐远了。掐指一算,明天就是立冬节气了。这日子过得实在有点快。既然秋光只剩下了这一点点,还不如趁着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一看秋天。去的肯定会去,来的仍旧会来,无需嗟叹,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吧。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颔联是说,慢慢地将酒杯斟满,欢喜地观赏着白芙蓉。“细倾”,慢慢地倒出来。“潋滟”,指满溢出来。“细倾碧潋滟”,即慢慢地将酒杯斟满,与陆游诗句“浅碧细倾家酿酒”(《睡起至园中》)之诗境相似。

 “白芙蓉”,是芙蓉花的一种,一般盛开在秋天之际。唐代诗人陆龟蒙曾赞美白芙蓉:“澹然相对却成劳,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谪堕,至今犹著水霜袍。”(《白芙蓉》)一个“喜”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出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初冬来临的淡然心境。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仰望碧空,向迟来的“宾客”鸿雁打探消息;俯视草丛,有深秋的虫鸣,在一声声催促着寒意到来。。

立冬之际,鸿雁也正加紧南飞,虫儿的叫声也更加急促,它们都知道秋日不多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于是加紧了它们的赶路历程,一声声也叫得更加急切响亮了。

尾联“暝烟都不见,闻得望晚钟”,写岁晚的心情。傍晚的烟霭都消散不见了,只听见傍晚的寺钟回荡在耳边。      

“暝烟”,言傍晚的烟霭,与题目中“晚”字相呼应。烟霭渐渐消失不见,也透露出诗人岁晚倚栏时间之久。“晚钟”是可以闻而不可望的,诗人这里偏偏用了一个“望”,是言听到之后,往钟声的方向远眺。诗人看见了什么呢?当然不会真的望见晚钟,而是目送秋天的离去,迎接初冬的到来。一个“望”字,也将诗人对于秋天的深情表现出来,非常形象。

纵览全诗,诗人用一“喜”字贯穿始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岁晚饮酒赏花图,既诗意又深情,既浪漫又留恋,缱绻而缠绵,乐观而豁达,是为立冬诗中的名篇佳作。

宋末诗人陆文圭《立冬》,生动描绘出立冬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人生志趣: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这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一首立冬诗。这首诗生动描绘出立冬时的景象,并由此引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与人生志趣,表现了诗人守气节、不出仕的高尚情操,也暗示了遗民生活的清苦与无奈。

老子说,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元交替之际,可谓不得其时。诗人入元之后,果断放弃两次中举入仕的机会,宁愿蓬累而行,也要为宋朝守节,非常令人敬佩。这首诗就深深透露出自己年华老去,无所作为,却又甘愿做一个宋朝遗民的复杂心理。

首联“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干旱久了也应当下点雨了,秋已渐深进入了冬季。

这一联交代了立冬节气的天气情况。立冬节气,江南一带雨水很少,久不下雨,秋天已经很深,正是秋色正浓之时。虽然已经立冬,却还是一派深秋绚烂的景色,非常迷人。

颔联“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菊花独自沾染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纷飞。

这一联为全诗写得最好的一句。“黄花”对“红叶”,“独带露”对“已随风”,非常工稳贴切。一个“黄”字,一个“红”字,两种深秋的主色调,将一幅动人的秋深图唯美地勾勒出来。

颈联“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忧思边关在寒风中吹响号角,村里的歌声相和如同到了晚春。

这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前句是虚写,为诗人所想;后句是实写,为眼前所看之景。一个“寒”字,点出了立冬萧瑟的天气,也点出了诗人隐秘忧伤的情感。“边思”,是忧伤的;“村歌”,却是快乐的。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想要去边关建立功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隐居生活的喜爱。

尾联“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篱笆门前日日悠闲地躺着,自己衰老慵懒惭愧没有功劳。

前六句侧重于写景,末两句则侧重于抒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于日日高卧的隐逸之情,对于没有建功立业的愧对之情。

纵观全诗,可以感受到秋天已去,诗人对此生发出时光老去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作为遗民,不得其时,蓬累而行的辛酸与无奈。

不过,带着这一句“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走进立冬的景色里,也是一种迷人的享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