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伪,诈也”,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荀子的《性恶篇》曰“不可学、不可事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也就是说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无法通过后天学习改变的称为“性”,即本性。可以通过人的后天努力、后天学习而形成的东西,即为“伪”,也就是人为。
“伪”有多重含义,除此之外使用更多的恐怕就是“伪装”了。
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一种“眼镜草”。它的样子活像一条昂首吐舌的眼镜蛇!常使得一些小的食草动物望而生畏,不敢去吃它。这是它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当然另外一些植物则是通过长刺或者把自己的根、叶、果实变得很苦或者带毒让昆虫不会去咬它。
在动物界也有很多善于伪装的。变色龙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来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起到隐藏自己、保护自己,免受外来伤害的目的。还有一种更绝妙的虫子学名为“叶虫”,它们具有惊人的难以想象的拟态和保护色,无论怎么看它们都像是一片叶子,如此长相足以骗过捕食者。当它们行走时它们会来回摇动身体,看起来就像是被风吹起的树叶。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叶虫居然在身体边缘“伪造”被咬过的咬痕,从而达到更加迷惑敌人的目的。这些善于伪装的动物正是依靠这种奇怪的体态,得以生存和繁衍。
而自称为“自然界最聪明的高级动物”的人类,其伪装术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人类伪装自己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语言和行为。
有的人口是而心非,有的人口蜜而腹剑;有的人口善而心恶,有的人口恶而心善。正所谓“言易闻而心难察”。
有的人行在此而意在彼,手上这么做,心里却那么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因此“行易察而心多诈”。
其实揭穿伪装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长期观察,假以时日,自会原形毕露。因为伪装是很费心机的,一个人可能伪装一时,不可能伪装一世。就好像一名狙击手能在丛林里隐藏两天就快达到生理极限了,总会有现原形的时候。
具体说来
一要识人性。这里说的“人性”是所有的人都具备的普遍性的特点和属性。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动机,都想达到一定的效果。人的行为动机无非利、情、义三种,或者是这三者不同程度的结合。观察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就要考虑他想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二要识性情。前面的“人性”说的是人的“共性”,这里说的“性情”是说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分析性情对于识人更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性情是一个人长期行为的固定化和沉淀化,也就是说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自然也可以预测其今后行为的趋向和取舍。
三要参验。“参”者,叁也。人应该根据三个以上方面的信息来综合验证。一个方面信息可能会偏颇,会带有主观性。二个方面信息可能会矛盾,三个方面信息可能更全面,但是这样也只能是提高了判断的准确率而已,还有三人成虎的情况。
所以察人看透人的伪装很难也很容易,但是聪明的人看透却不揭穿,揭穿会让对方很尴尬,很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