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听嘉宾说过这么一个观点:孩子在10岁以后,尤其在青春期,家长再想拿出家长权威让孩子听大人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孩子别说听话,就连和你对话都不会给机会了。
节目其他内容我早就忘光了,唯独记得这个观点,因为我有预感,如果我和先生与儿子的交流沟通方式一直一层不变的话,那么嘉宾说的就会变成现实。
以前看过那么多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确实学到了很多,但是我发现自己学习的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除了教会我怎么和孩子平静冷静地沟通以外,却无法帮助我改善和孩子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始终很困扰,今天朋友给我推送的一篇文章终于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家长始终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像中的人,对孩子不评判,不妄想,让我们的心处于爱的位置,而不是分裂的位置。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高深的境界,能够做到的人非常少。如果一个人能修练到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改造欲望,那么他就是所谓的”觉醒“的人。如果没有觉悟到这一点并坚持去践行,我们依然只会温和而坚定地控制孩子、改造孩子。无论我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多么正确,孩子就算是听了我们的话,但是跟孩子的关系却依然紧张。
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困惑和难点,要做到实属不易。
比如吃早餐的时候,儿子吃一个鸡蛋和一个小面包,再喝一袋奶,这是我每天给他定的标配。自认为是根据他平常的表现和食量做到的最低标准了,可就这样他还经常吃不完小面包,奶也需要我多说几次才能喝完。
儿子每次都说他不吃完也不会饿,我却总担心他一上午高强度学习,早上不吃饱的话估计很快就要饿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母子俩就因为我的妄想和担心产生矛盾了。
本来吃饭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我作为妈妈,就非要限定儿子吃多少呢?因为我担心,我害怕,怕他吃得少,怕他长期这样下去会对身体发育不好。
这样的我,就是偏离了爱的位置。我只需带着爱,简单地告诉儿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不完就不吃了,但是如果在上午11点多甚至10点多就饿了,那就说明吃得不够,下次就要再多吃一些。完全不用每天多费口舌,苦口婆心地一遍遍提醒,就让孩子学会承担一件事的自然结果。孩子不傻,饿不饿他心里难道会不知道吗?
很多家长对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问题也解决不好,比如孩子之间抢玩具,发生点身体上的小摩擦,家长该怎么办?
当家长这样问的时候,背后的能量就是分裂的——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咬人是错误的,他应该变成一个懂礼貌、不给我们惹麻烦的孩子,所以才需要专家们给出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可问题在于,如果家长的心远离了爱,就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了。这个时候,无论家长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愈是严肃地教育孩子不应该打架,孩子就愈会打其他小朋友,性子倔的孩子甚至还会自我伤害。
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面对亲人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说话之前先想想自己说的这些话会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要让自己狠下心来,孩子的事情完全地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别自找烦恼,自作多情。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放手多一点,当然对孩子的爱不能少,只是逼自己换一个方式去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