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分钟,偷个懒吧 !
目标管理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不只是为面包而生存,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了解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工作,而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重于个人奖励制度,并正面引导员工,通过竞赛去达到目标,争取集体荣誉。
4、管理人员应充分信任下属员工,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实行“参与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参加工作目标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和讲座以提高他们对总目标的知情度,加强责任感,以便实行“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发挥他们的工作潜力,并把存在于他们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掘出来。
沿用习惯这是一种极其懒惰的表现,以不变的习惯方法及习惯思维,去应对外部世界的万变,其出现被动的结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外部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个体在过去的环境氛围里面适应学来的那点“真货”是否还能体现价值?这是需要在新环境下,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去客观悟道的,而绝不是以个体为中心,照顾个人经历经验的缺失、呵护个人心理感觉,去忽略目标的存在!
如果说得严肃一点,过多的习惯应用,是没脑子的结果,也或者说是缺少智慧;同时,也是懒惰的真实表现,因为不愿意面对新环境去挑战个人的极限、去适应新环境对个体的要求挑战,而是慵懒地以习惯的东西去应对全新的格局。
每个人从人性里面来说,一开始都是以个人熟悉的经历、经验去面对陌生的,面对新的局面也确实很茫然,但任何事情都得有目标及结果的要求。如果目标与结果出现了巨大偏差的时候,你是否还是无动于衷地坚守习惯呢?是否以满足习惯的人性弱点发挥为基调呢?人性里来说,谁甘愿吃苦受累?人性里都是以快乐享受为前提的,但这些都是相对的、也有时效性。如果你能够始终享受到来自于现实的快乐,那么,必须是不断改变、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吃尽苦的同时、获得吃苦后带来的成果,所谓:痛并快乐着。单纯的快乐,压根儿就不存在,苦中作乐、苦中寻乐,也能得到快感。
习惯,可以让人养成规范的应对方法,但一定是特指曾经、局部的环境。脱离来养成习惯的环境,就必须在新环境下促成新的习惯的养成。怕就怕思维被习惯所束缚,什么事情都用陈旧的习惯去理解,那么,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目标管理,是检验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说得再好、做得再好,结果不好,就等于零,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以成败论英雄!开放的心态、发散的思维及目标管理,是个体在新环境下的必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