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的最后一首,这是一阙词和前面两首诗不一样。我们先来读一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们看书旁边的注释,需要解释的是这几个词语,别枝就是横斜的树枝,茅店就是用茅草盖的旅社旅店,社林就是社庙和丛林,社庙也就是土地庙合起来也就是土地庙旁边的丛林。看一看还有没有什么不太懂的词语呢?
最后我们来解释一下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前面的西江月,这是一个词牌名。和以前学过的清平乐,卜算子等都属于是词牌词牌名呢,原来是唐代的教坊曲。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词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宋朝,它前面的那个朝代是唐朝,在唐朝的时候呢,有一个部门专门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就像现在的剧院呀,戏院呀之类的地方吧。这些音乐不仅有词,而且呢,还有曲调,还有舞蹈,还有不同的乐器,根据它的内容还有押韵的不同,分了很多种,比如说西江月是一种念奴娇,破阵子菩萨蛮望江南卜算子等等,这些都是唐代教坊取名,后来改成词牌名。不仅可以唱,而且可以编成舞蹈表演出来,在后来演变的过程中间的曲调和舞蹈慢慢的就失传了,只留下了文字。这是词牌名的含义。后面夜行黄沙道中,这指的是这一首词的词题。在西江月这一类词中,辛弃疾的这首夜行黄沙道中是非常出名的,可以算作是代表作,当然苏轼的西江月梅花也是写得非常的棒,后来我们毛泽东主席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都是很棒的。有机会大家都可以读一读。
夜行黄沙道中很清晰的告诉了我们,这是夜间作者在黄沙岭那里散步看到的景象。我们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明月,别枝,惊鹊。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诉说着丰收年的喜悦。
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估计是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突然想到,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大致意思了解了吧,我们再来完整的读一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我们现在在利用周末去农家乐,要寻找的也许正是这种感觉。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经历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战场上的奋力拼杀,更能体会到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幸福。还记不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都是辛弃疾在江西上饶的时候的作品,描写的都是农村的生活,田园的风光和居家的日常。
作品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学完这首词,你有没有觉得这里面描写的夏夜的意境非常的美,有一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辛弃疾把这么常见的景物穿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图画需要我们把心静下来,细细的去品味,曾冬老师专门出了一本书,就是宋词素描。他选择了一些优美的词,用现代文的形式写了出来也别有一番风味。石老师给你读一下吧。
白话文也是很有意境的,对吧?但是白化文的意境总是没有古文的意境那么的凝练,那么的意蕴深远。好了,最后我们再来朗诵一下这首词。一边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按照惯例,石老师还是想请你们把这阕词画出来,你会画些什么呢?你会用什么样的背景颜色呢?你能不能听到一些什么声音,嗅到一些什么气味呢?
整体赏析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