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很多,镇江金山寺属于古寺名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大约有1600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在佛教界很有地位。不过我个人认为金山寺声名远播还应归功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水漫金山”的故事。
到镇江岂能不去金山寺!2018年5月30日下午,参观完镇江博物馆,我和先生到金山公园参观游览。我前些日子在江苏南京,以及这二天在镇江,天气都不是很好,可我们刚进金山公园,太阳竟然出来了。
进入金山公园大门,远远就看到金山寺那标志性的塔,不用问路直奔寺庙而去。由于金山寺寺门朝西,此时是下午,阳光正好照在寺门上,寺门上写着“东晋古刹”,上面的“江天禅寺”原来是康熙御笔(现在是仿的)。寺门口有一对大理石狮子,据说摸一摸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已经被摸得非常光滑。寺门左侧有一株高大的白玉兰树,此时正是花期,大朵大朵的白玉兰盛开,花香袭人。
金山寺建在海拔只有43.7米的金山上,金山原本是长江的一个小岛,19世纪七十年代逐渐与陆地相连,上世纪初全部上岸。金山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阁、慈寿塔,一层层阁楼,一座座楼台,把山体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我们从右侧一路走过,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不见山体。这就是金山的“寺裹山”的建筑特色。
我不是佛教徒,但进入寺庙会礼佛,未进寺庙之前即按金山寺的指引在指定地方上香拜了佛,虽然写着香是免费领取,我还是随缘了。谁知进入天王殿就被热情指点我们上香的人引导到两位僧人面前说要除太岁,两位僧人竟然大声招揽进殿的人除太岁,吓得我几乎是落荒而逃了。出来看到大雄宝殿,正门拦着的,左右的门不知能否进去,又担心进入大殿会有同样的遭遇,所以也敢不进大殿了,沿着大雄宝殿的右侧绕殿而行。
从大雄宝殿右侧一眼看过去,蓝色的天空、黑色的飞檐,黄色的墙体、红色的门窗,灰白的石阶,飞檐上摇曳的铃铛......看到这画面忍不住停下脚步,久久不愿离去。
转到大雄宝殿后面,可以看到刚刚看到飞檐的主体——藏经楼,此时正好有一导游在讲解,说藏经楼是没有被1948年大火烧毁的老建筑。站在大雄宝殿后抬头仰望,藏经楼高大宏伟,让人肃然起敬。藏经楼左后方的塔,就是著名的慈寿塔。
从藏经楼的右侧继续上行,经过一个石拱门时,看到一幅很美的光影图,站在石拱门下,看到一黄色的拱形门,门上的字是“止于至善”,门后有台阶,望不到头的台阶一半明一半暗,感觉门后会有另一个时空。
穿过那道让我觉得“神秘”的门,左边是灰白的石栏杆,右边是黄色的院墙,感觉非常静谧。沿着石阶拾阶而上,就看到两扇紧闭的金属门,这就是著名的苏轼抄经处——楞伽台。愣伽台,又名苏经楼,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宋元丰年间,苏东坡的老师张安道传授给他一部《楞伽经》,并要他印送结缘。金山住持佛印说:“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因此,东坡就住在金山抄经,后雕版藏于金山。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寺僧宝印创建楞伽台于方丈室右,并于台畔写经处筑“楞伽室”,以纪念东坡书经之事。
从楞伽台再往前走,就走到最高点江天一览亭,此时才有在“金山”的感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霸气的康熙御碑“江天一览”;抬头望去,慈寿塔高耸入云;俯瞰四周,近处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金山寺全景,远处可以看到水天一色,也可以看到镇江新貌。如此美景,难怪康熙会御笔一挥写下“江天一览”,不过原碑已毁,现碑为曾国荃模仿。
金山自然风光就很美,又有金山寺这座古刹,爱江南风光的皇帝自然不会错过,除了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到金山寺。所以在山脚下建有一个御码头,传说康熙、乾隆游览金山从御码头上岸。
慈寿塔后的围墙有“天地同庚”四个字,不知是祈求慈寿塔还是祈求金山寺亦或是人类与天地同庚?
从慈寿塔北边下山,很快就看到法海洞,不论民间传说如何,法海禅师真的是金山寺的第一任住持。金山寺虽始建于东晋,但到唐朝已经颓败,据说是法海为建寺在山上掘土,竟然掘到金子并全部上交官府,官府把金子上交皇帝,皇帝深受感动,又把上交的金子全部交给法海用于重修寺庙,山从此名金山,寺从此叫“金山寺”。
出去尊重,我进到法海洞后跪拜了法海的雕像,刚站起来,身后的僧人说:“拜了就要给功德钱。”随缘后,金山寺的形象在我心中彻底毁了,后面的观音阁也无心进去,绕着慈寿塔走了一圈就匆匆往下走。我绕塔的时候,有一僧人正在和一年轻女子交谈,不知是解签还是算命。
看着金碧辉煌的寺庙,看着“生欢喜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
看到导览图上有一个七峰亭,便绕过去看看。原来这座亭子和岳飞有关,记录着民族英雄岳飞和金山方丈道悦的情谊。当年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回临安时,曾登金山寺拜见当时的方丈道悦,道悦预测到岳飞的前景不妙,再三劝岳飞不要回去,但岳飞觉得天子之命,不可不从。岳飞遇害时忍不住仰天长叹:“诲不听道悦之言!”
岳飞遇害后秦桧据此派人追查何人是道悦,追查的人追查到金山寺时道悦正在登台说法,念完一首诗道悦就坐化圆寂了。秦桧听闻后立即派人去金山将当时道悦方仗修行所在地七峰山削平,意图叫金山永世出不了高僧。金山的七座山峰,虽被秦桧派人削平,但后来在原址上造了一座七峰阁,以阁代峰。后来七峰阁毁于大火,这才有了七峰亭。
除了名族英雄岳飞,还有一名抗金巾帼女英雄与金山有关,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梁红玉,家喻户晓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故事就发生在金山妙高台。梁红玉应该是史书可查的巾帼英雄。
从登上金山最高点俯瞰周围美景的那一刻起,就有二个问题就困扰着我:既然金山已经上岸,那现在金山周边的水域是什么?通长江吗?导览图只标明塔影湖,百花洲、天下第一泉在此湖里面,属于金山公园景区,那剩余的大片水域呢?应该是金山湖——镇江新修的集观光游览防洪于一体的新景观。金山湖应该不收门票,和收门票的金山公园是隔开的,所以我们在金山景区里会发现有人在大湖里的路上走,我们却无法走过去。
从金山寺寺门出来往右走过了观音广场,就看到开阔的湖面,湖里有岛有桥有船有倒影,特别是靠近金山寺的水面修了红色的观光栈桥,和黄色的寺庙一起倒映在水中,非常好看。
过了栈桥就到了御码头,据说当年康乾二帝就是从此登上金山的,那时金山还在长江里,可以肯定原来的码头不是现在这样的。
从御码头走到金山脚下就可以看到白龙洞,洞里有白龙青龙雕像,还有一个小洞,上写“根据传说此洞直通杭州西湖”,此洞是否通西湖估计无人想去考证。白娘子水漫金山寺虽然只是传说,但既然金山原来在长江里,千百年来被长江大水淹没一两次还是有可能的。
除了水漫金山的传说,据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出家之地应该为镇江金山寺。因为吴承恩曾多次游览金山寺并留下诗文,《西游记》里描述的唐僧出家场景与镇江金山寺吻合。
镇江独特的地里位置使它成为古代水路交通的要道,金山寺又是有名的古刹,无数文人墨客都游览过金山并留下诗文:张祜、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陆游、秦观、苏辙......我喜爱的苏东坡与金山寺更是有渊源:不仅有前面提到的楞伽台抄经,还有妙高台赏月起舞:传说某年中秋苏轼曾在此和佛印等人一起赏月,并请人吟唱他自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兴之所至随歌起舞;更留有和佛印打赌输给佛印的、如今成为金山寺的四宝之一的“东坡玉带”;苏大诗人为金山寺题诗自然是少不了,梦里都想更是难得:《金山梦中作》“江东贾客木绵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箫管到扬州。”
除了苏东坡在金山寺留下是遗迹,金山寺还有一处地方与一个诗人有关,那就是芙蓉楼,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而成为名楼。(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即使不知道王昌龄,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却千古传诵。
从芙蓉楼这边看金山寺,亭子、三塔、金山慈寿塔交相呼应,遗憾的是几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让整个画面画风不统一。
芙蓉楼不远处就是天下第一泉——镇江中泠泉。中国叫天下第一泉的至少有7个,比如济南趵突泉(我去的那年没有泉水)。镇江中泠泉被唐陆羽评为天下第七,被他之后的刘伯刍誉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曾经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的泉眼,取水非常困难,只能在每天子、午时取水。南宋名将文天祥饮此泉水后曾赋诗一首:“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诗,闲品茶经拜祠仙。”沧海桑田,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如今已经变为陆地,但泉水依然清澈碧绿。我们现在看到的中泠泉石栏是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修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字也是王仁堪所书。中泠泉后面的亭子为“鉴亭”——以水为镜,以泉为鉴。这么美好的地方,却看到令人不堪忍受的一幕,一年轻小伙子向泉中吐口水,当时只觉胃里一阵翻滚。
因为怕迷路,我们从芙蓉楼原路返回,路遇钓鱼的人,问此湖是否通长江,答:现在不通了,被闸拦起来了。穿过云根岛、百花洲、镜天园、荷花池,再次走到金山寺,此时寺门已关闭。我们从金山寺门穿过三福桥走到了金山文化广场,巨大的广场、巨大的撞钟台,巨大的转经轮......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天色已暗,游客都走了,就连大多数店主们走了。此刻,夜幕下的金山寺宁静而祥和。
再见,有历史、有故事的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