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81条——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几个问题。
这一点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高度契合,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语今天读来仍然熠熠生辉。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学生是年龄尚小的人,他对这种日常的体会和感受,特别敏锐和及其脆弱。应当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信人们是用许多尺度衡量他,是从各个方面来看待他。
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个性的培养,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也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默的地方,而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机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到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也还能继续下去。
学校的精神生活,包括激发、发展和满足各种与学习没有直接联系的智力兴趣,还包括创作活动和独立地智力发展,个人才能、志向和生活目的的形成。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只有让学生由于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显示了自己,从而体验到自豪地地方,我们才可以看到思想的力量。
掌握牢固的、深刻的、理解透彻的知识,培养人在真整个一生中都在追求“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的不能动摇的愿望。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帮助儿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取得成果的时候才是一种愉快的劳动。这里有三个阶梯:走出努力——取得成果——享受欢乐。儿童沿着这三个阶梯走上去,就会掌握牢固的、理解透彻的知识。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教育的完善,不意味着家庭的作用的减弱,而是意味着家庭教育的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求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思想信念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条建议,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