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临睡前,最后一次检查效率手册,看到当日事项一个个被画上了红色的“√”,再将第二日要做的事务一项项写上,然后才能满足地合上效率手册,安心去睡觉。而每个早上,翻开效率手册,也是我开启这一天的序幕。每一天,都按照效率手册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已成为我的习惯。而这习惯,真正执行起来,不过三个多月。然而,我认识“趁早”和潇洒姐,却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那是2014年春天,我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正准备找工作。那之前,因为无业+备考,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宅居,每天一日三餐之外就是看书复习和晨跑。有一天,刷豆瓣时看到友邻推荐了一个相册——“和潇洒姐塑身的一百天”,想必很多趁早星人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这个相册。当时觉得,哇,这位“潇洒姐”好厉害,我要向她学习!于是,跟着相册做了一段时间的运动,也知道了“潇洒姐”这个人,再后来,慢慢知道了“趁早”和“效率手册”。
那年七月,趁早学院第四站来到了广州。我还记得那天的烈日趁早星人们脸上灿烂亲切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在线下见到潇洒姐,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趁早星人。身边的每一个都是“趁早精神”的践行者,而我当时却只是个旁观者。那时的我,认同潇洒姐的很多观念,却总以“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性懒散不爱受拘束”为由,放纵自己的懒散和惰性。仍然很感激这一次聚会,让我认识了广州趁早读书会的一大帮小伙伴,虽然那之后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广州趁早的线下活动,但却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他们,也会与他们进行交流。
第二次参加“趁早”线下活动,已经是2015年春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都喜欢在一年之始定下许多计划,我也一样,雄心勃勃地买了厚本的效率手册,打算认真规划一下新一年的生活,不虚度每一天。正好广州趁早读书会有线下活动,一位效率手册达人给大家分享她写效率手册的心得。于是我就报名了。那一次活动,收获满满,也让我的鸡血持续了好一阵子。但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后来反省,发现是自己太过高估自己。当时的我,正在学校读研,日常生活不外乎是上课下课、看书写作,并没有太多待办事项,但我却买了厚本,导致每一天都有很大的一片空白无法填满,久而久之难免生出了懈怠之心,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真正下定决心重拾效率手册,是在2016年年底。经历了孕期和产后的兵荒马乱,再加上临近毕业而论文却还未完成,每日都丢三落四的我实在难以忍受了,再次入手了效率手册。这一次选择的薄本焕新蓝,希望能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在照顾宝宝的同时能顺利完成毕业。
从今年一月开始,每天在效率手册上写下当日的安排,再一个个完成并打“√”,到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比起之前的“凡事靠记性”,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有规划的生活效率会更高。这三个月,我一边照顾宝宝,一边写了三万字的论文,同时还在简书上写了38篇文章超过五万字,其他诸如看电影、看书、运动等都有不小的收获。“趁早”APP上线后,我又开始跟着APP里的计划学写效率手册、画思维导图、画卡通小人等等,get了不少新技能呢。
以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什么。一天结束盘点时发现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却疲惫不堪。现在想来,正是因为没有规划,所以总是在瞎忙;愈是瞎忙,效率就愈低,人也愈加疲惫。而当生活有了规划,每天该做的事都明确被安排后,时间反而变得更加耐用了,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知道它去了哪里。
谢谢趁早,谢谢所有趁早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