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研究背景
(一)与个案相关联的时代背景
(二)与个案相关联的家庭教育社会现状
(三)指导师个人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宗旨
二、个案基本情况个案姓名: (化名),籍贯: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年 月 日。
三、个案主要问题
(一)在校表现出的问题
(二)在家表现出的问题
(三)自己对自己、父母、老师、同学的认识四、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关系父亲: 母亲: 孩子: (二)家庭经济状况(三)家庭教育态度(四)孩子兴趣爱好(五)生活简史(六)社交生活五、个案分析(一)孩子生活(二)家庭生活(三)学校生活六、个案指导(一)用所学的某一个或几个理念引领个案指导,通过个案指导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与方法。(二)调查了解孩子和家庭基本情况。(三)和孩子和家长交“知心朋友”,采用谈心、同玩乐、辅导学习、排忧解难建立感情,让该生信任在其宽松的氛围中得以倾谈,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该生自我解决问题。(四)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科学方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问题所在,特别是找到家长教育观念、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家长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五)和任课老师交换帮辅意见,加强对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的指导。(六)发挥孩子的特长,培养和锻炼其工作能力。七、个案指导成果(一)个人方面(二)家长方面八、结论与反思 注意事项:个案一定要原创,是结合指导家庭的实际情况,是为了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定是源于不良的家庭教育,这个问题的点一定要找,而不能把问题都归于孩子,造成孩子问题的并不在于孩子本身;把研究重点放在提高家长素质上,放在改善家庭育人环境上;个案研究一定要在一个或几个家庭教育现代理念引领下展开;通过个案研究一定要把一个或一些现代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方法普及到家长中,这是解决育人长效性的关键;在结论与反思中,希望个案辅导者通过这样的研究,在提升自己育人智慧方面、在专业化成长方面、在有效开发家长资源方面、在提高自己指导家庭教育能力方面、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的普及方面、在个案成果的普及推广方面,谈出自己的收获。 本“报告书写结构”只供参考,并不强求格式统一,讲求研究的原创性、实效性、真实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只要具备这几点就是好的个案研究成果。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看见叛逆背后的情绪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书笔记
昨天听完一本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作者是美国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都说孩子听话时是天使,不听话时是魔鬼,那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办? 作者通过十天,每天一个技巧来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无条件的爱,才是解决之道。
1. 了解叛逆
每个孩子一般会有两个逆反心理比较强烈的时期,一是2-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期,二是15-16岁的青春期。 叛逆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大喊大叫、喜怒无常、挑战大人的权威、情绪容易失控。家有2岁小朋友,最近任性的表现有,穿衣服一定要选择自己心水的小汽车造型的,如果没有按照他的喜好来,哭、闹、躺都会上演,出去玩一定要玩自己最喜欢的玩沙子,专注挖沙半小时,少玩一分钟都不行,即使你把他拖回家还是强烈的要求出去玩,不允许就是大喊大叫,还有就是当你生气的跟他说你不能够把玩具扔地上,往往下一秒他会更开心的把玩具重重的扔在地上,扔完挑衅一般朝你看看...孩子叛逆的背后是希望获得关注,获得爱,只有没人爱的孩子才更容易走上叛逆的极端,比如前段时间四川“抢手机烧伤老师”的少年,这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是一个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而这个孩子走上这个极端正是由于在那个不良少年的圈子里通过一些不良行为让他获得了一些卑微的关注和存在感,从而走上了一条黑暗之路。
2.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关键
在孩子不听话,甚至挑战你的权威和耐性,你会如何回应呢? 以下是一些消极的回应方式:
使用打骂想让Ta屈服?
因为孩子的失控感到愤怒对他大喊大叫,立马想让孩子安静下来?
说类似的话: 你不乖,妈妈不喜欢你了? 妈妈不爱你了
否定他的感受: 觉得这么大的点事你就哭以后还能干什么
在外人面前给孩子贴过标签: 这个孩子这么胆小的人
使用打骂、大喊大叫的方式来控制孩子,孩子会因为害怕而屈服,但造成的后果是,下一次如果你不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会无视你的要求,只有吼叫、打骂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而否定孩子的感受,并且说妈妈不爱你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会变得更胆小、自卑、不自信,而给孩子贴标签,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对峙心态和对抗情绪。
叛逆的本质是无助,孩子由于一些遭遇带来了一些情绪问题,比如被伙伴孤立、没有一起玩的小伙伴,感觉孤单逐渐变得孤僻厌世;考试成绩不太好,怕父母打骂,产生恐惧心理;长的不好看,自己感觉自卑...这些问题都会让孩子变得情绪化,由于孩子并不善于处理情绪,缺乏成熟的情绪处理能力,而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那么父母欲教会孩子情绪处理,势必自己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开关,心平气和的父母才能更理性的去观察孩子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谁都有情绪,当有情绪时,更好的接纳情绪,他就会变成自己的朋友,自己才会变得平和,才不会出现这些非理性的消极回应方式。情绪,让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从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最后能先知先觉。
3. 光有爱是不够的,要说出来
如果问每位父母: 你爱自己的孩子吗? 估计每位父母都会说:爱啊? 那你的爱有条件吗?孩子是不是要很乖、很听话、成绩要好、聪明、有礼貌.....你才会觉得孩子很可爱? 想起来,小时候,我们都是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的,你看那个谁谁...成绩多好,考了一百分? 那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只有自己做到了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才会开心、才会爱自己,所以一定要取得好成绩,那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自己会不会觉得反正父母爱的是成绩又不是自己,自己做的好不好也不重要了,于是自暴自弃? 我想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爱要表达出来,每一次即使孩子做错事仍然要抱抱他,并且告诉他:"虽然这件事你做的不对,让妈妈很不开心,但是妈妈依然爱你",每一次在孩子跌倒或者做的不够好时,仍旧平和的告诉他:"没有关系,我们再努力,妈妈相信你,爱你。" 。只有说出来,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爱的并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孩子本身,所以即使某件事做的不够好,孩子也不会因此感觉天塌下来,垂头丧气,因为他知道父母会永远爱他,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抗挫能力面对更大的风雨。
有的妈妈说,每次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发完脾气孩子无助的眼神会让自己感觉好愧疚。其实妈妈也是个人,人首先要自爱,所以有情绪时先拥抱自己吧,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太好,需要安静一下,一会妈妈就会好了。我想孩子会学会理解会接纳,这也是间接在教孩子去接纳别人的情绪,只有一个足够自爱的人才能真正的懂得爱别人、尊重别人,无论这个别人是父母、配偶还是子女。
在孩子是天使时,父母要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其实真正享受过亲子时光的人,会觉得是如此幸福,孩子的每一个笑容都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心里,在我们变得越来越像个成人时,那束光会温暖自己沉睡已久的心灵,重新获得爱的能力。孩子给予父母的,远比父母给予孩子的要多。爱和自由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还愿意依赖你的时候,用更多的高质量陪伴培养和孩子的亲子感情,这些感情可以在孩子变得叛逆时,变成抵抗负面情绪的正面能量。
时间可以用来被浪费,但是不要浪费生命,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因为那永远不可逆,有些东西,失去了还会再拥有,但与孩子的这段亲密时光错过了就是永远。
爱,要说出来。有爱滋润的孩子,人生才会更幸福。
4. 理解与沟通
其实我们都知道要爱孩子,可是很多时候,话说出口就变成了唠叨、教条、评价、贴标签,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总觉得孩子弱小,所以不自觉中就变成了权威型家长,一副高处俯视孩子的心态,自以为是的要求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但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事,控制孩子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其实,要理解孩子,需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脱离自己的父母身份,把他当成同事、朋友或者其他的角色,你想想自己还会以平时与他对话的语气说话吗?不会? 因为其他角色与自己是平等的,当可以抽离自己的身份,给予孩子的是有边界的爱,会更容易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你才不会居高临下,欺负弱小,做到平等的沟通,只有这样,才会注意自己的措辞。
沟通从来都不只是技巧的问题,而是是否有心,两个人的沟通,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所以,真正的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去理解尊重孩子吧。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恒心、平常心。
所有的大人都是一个孩子,只要你未曾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