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压根不学习的人,一直待在原来的知识圈子里啃老本,经常感觉自我良好,我称之为“不学习”;第二类是貌似酷爱学习,每日忙碌的追逐着各式各样的学习班、训练营、畅销书,却没有自己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其结果必然是“忙茫盲”,却始终形不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个人成长帮助不大,我称之为“伪学习”;第三类,拥有明确的目标,专注自己的领域,采取正确的方法,平日里看似进步不大,但时间一长,厚积薄发,成为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佼佼者,我称之为“真学习”。
每一个渴望进步的青年伙伴,都想成为第三类“真学习”者。当然我也不例外,直到可乐同学给我推荐了《学习之道》这本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自己一直处于“伪学习”中。反复看了几遍,书中的一些思想做法,再联系到自己,惊呼“哎哟,原来是这样子滴”。
首先介绍下书籍和作者吧,本书是美国公认经典学习书,作者乔希·维茨金更是非常厉害,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虽然在两个领域里连攀高峰、屡战不败,但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第17章“激发最佳状态”的精彩内容。
大家是否遇到过以下的场景:领导突然安排你明天参加公司一个重要的会议,并且要你做汇报,而且是你第一次参加;第一次去女朋友家里,见对方父母;公司一个重要岗位出现空缺,你是其中的一位竞争者,明天就要正式竞岗了。
遇到以上场景,你的第一反应会怎样?紧张,兴奋,注意力难以集中。我们在工作中,都希望自己表现出色,每天的状态都棒棒哒。但很多情况下并不如愿。往往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以至于我们会后悔不已,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来过 ”。
说说我自己的一个真实案例吧。去年8月30日,微课大赛的颁奖典礼在文化馆举行。集团领导都来参加,我是策划者、组织者兼主持人。因为考虑的事情较多,且环节复杂,典礼前几天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结果在介绍比赛规则时就忘了重要一条。
书中也给了我们一个案例。
近几年,我做了许多有关竞技心理学的演讲。几年前,洛杉矶某个活动开始不久,史密斯巴尼公司的一名著名制作人,姑且叫他丹尼斯吧,找到了我。丹尼斯说他很难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发现自己在重要会议上或任务的最后期限要到来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他向我询问有关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我曾经在许多发挥不稳定的选手中看到丹尼斯的问题。他们试图找到能够促使自己达到巅峰状态的激励人心的催化剂,仿佛完美的激发斗志的方法已经存在,只是在等待人们发现而已。然而我却运用逆向方法,那就是自己创造能激发最佳状态的开关。
机会稍纵即逝,你把握不住怨不得别人。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快速集中精力、达到最佳状态呢?正如拆页中的丹尼斯,苦苦寻找自己的兴奋点。到底有没有神奇的做法呢?书中作者给出了逆向方法,自己创造能激发最佳状态的开关。方法非常简单,共分为三步:
第一步:寻找内心平静的活动
让我强调一下,让你内心平静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当你洗澡、慢跑、游泳或者淋浴时高歌一曲的时候让你感到最放松、注意力最集中的任何活动都可以代替丹尼斯和儿子玩投掷棒球这项活动。
第二步:制定出四步或五步的固定修炼。
丹尼斯提到了音乐、冥想、伸展和饮食。所以,我们制定了一套固定修炼:
第一,吃10分钟某种固定的低脂零食;
第二,15分钟的冥想;
第三,10分钟的伸展运动;
第四,听10分钟鲍勃迪伦的歌;
第五,玩球。
第三步,将固定修炼放到重要的事情之前进行。
它的原理是在固定修炼与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系。丹尼斯和儿子玩球时总是全神贯注,所以我们必须做的便是建立一套固定修炼,使它与那种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一旦这套固定修炼被内化,它就可以被用于任何活动之前,一种相似的心理状态也将出现。我还要强调的是你个人的固定修炼应该由你的个人品味决定。
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改变自己的习惯。我的做法是:在遇到重要事情或需要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会提前完成以下固定修炼:
1.冥想10分钟
2.和熟悉亲密的同事聊天几分钟
3.欣赏下自己养的绿植,遥望窗外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拆页是——激发最佳状态,书中还有诸如走出舒适区、划小圈等精彩内容。再次向大家推荐《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