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又有趣的周末下午,我用一个果盘,加上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打发时光。
小说是余华的《活着》,昨天已经读了一部分,长篇小说类的,很好读。电影是吃饭时无意搜到的,名字一点也不吸引人,叫《一句顶一万句》,倒是视频网站的推荐语“一顶绿帽子的史诗”让人忍俊不禁,想要点进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鬼东西,评分还挺高。
关于《活着》,说些有些没的吧,不能当书评,只当是读后感了。闲着也无聊。
《活着》这部小说很早就听说过,也听人推荐过,只知是余华式的现实题材小说,一直没能拜读。偶然一次闲逛,从骑着三轮车的书贩手里淘了几本书,期中就有这本。买书时,一个中年人说这本《活着》都好早了,一个女孩说你买这些才花了70块钱,超级值!想来,他们大概都读过这本吧!
《活着》大概是唯一一本看完不知道说什么的小说。不想推荐给别人,觉得残忍。不想评价,一切语言都是无力而苍白的。
福贵老人坐在树荫下为年轻人讲述故事时的场景,极有画面感。像极了小时候祖父坐在门口阴凉处为我们讲故事的画面。
福贵的人生,大概就是苦难本身,是生活赋予的。从一个富三代,到欠下一屁股债的穷光蛋,是自己作死。吃喝嫖赌,骂爹骂娘,殴打怀孕妻子的他一点都不值得人同情。真正让人揪心的是,“楼塌了”之后。 他把百亩地的家产输给龙二,他从一个上街都要让人背的“福贵少爷”到见了丈人要遛着墙角走的“福贵”。生活赐予了他财富,也赐予了他目中无人纨绔嚣张的秉性,苦日子来了,这跋扈的气焰是燃不起来了。
可怜他爹,卖地抵房替他还了债生生死在了村头的粪坑旁。宠爱他的母亲,也因疾病而死。他可怜的妻子家珍,跟着他虽没过着好日子,却一直死心塌地,还为他生了两个好孩子。生活要是这么走下去也挺好,苦难却偏偏不肯放过他。女儿凤霞原本多么古灵精怪的小姑娘却因一次发烧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一天天长大,懂事孝顺,却在十三岁时因给老师献血而死在了医院。说实话,有庆的死,有点突然,以至于我这个读者被突兀的吓到。。。然而,比起后面一连串的不幸,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儿子有庆死了,把福贵媳妇家珍的心也带走了,家珍得了软骨病,再也没办法下地干活积公分。好在女儿凤霞也能顶个半边天,聋哑的凤霞到了嫁人的年纪,嫁了一个偏头女婿,偏头女婿除了头有点歪,对福贵家里人都挺好,然而……余华笔下坚强隐忍的凤霞却又在难产中死去了。。。看到这里,真想给作者寄刀片了。儿女先后而死,真的要了福贵媳妇的命,家珍终于还是走了。 凤霞死后,留下了孩子“苦根”。于是,福贵跟偏头女婿,外甥苦根一起相依为命,故事到这里该结束了吧。如果是这样,就好了。外甥苦根是偏头女婿的命,为了养活苦根,偏头女婿又当爹又当妈,搬运工的他在一次搬货物的时被生生夹死。偏头女婿死后,福贵把外甥苦根领回了家,空荡荡的家只剩一老一小。
“苦根现在多大了?”听故事的人问。福贵说“按年龄算的话,现在应该也快十三了……”苦根是被撑死的。一次苦根生病,福贵煮了豆子给他,就下地干活了,回来发现苦根已经死了。长期的贫穷,饥饿,生生把一个孩子给撑死了……
故事的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老牛,他给老牛起了个名字叫“福贵”,他以为这老牛活不了多长时间,偏偏这老牛活了一年又一年…… 老牛耕地时,福贵说“福贵,你看旁边的家珍,凤霞耕了多少了,你看有庆,苦根也耕了不少…… ”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着》大抵如此,福贵经历身边一个个心爱的人离去,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依然“活着”。 知乎上有人讨论福贵最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对于福贵本身来说,他所承受的苦难本身没了意义,而经历过后超然的活着才是意义吧。
读《活着》能学到什么?学会承受苦难,好好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