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我看了不下三次,年幼时,觉得不知所云;到大学时再读,颇有趣味;再到此时,便心有戚戚了。全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方鸿渐一行去往三闾大学的旅途中,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你是一个好人,但别无用处。
方鸿渐是一个好人,但绝不是那种道学家口中的好人。他留学海外,却因肄业无法得到文凭,为了给父亲、岳父一个交代,为了不让两家颜面受损,方鸿渐最终想出一个绝好的主意——伪造学历。而在回到故土,被当地记者报道,学校邀请讲座时,又脸红心跳地不知所措,深感莫大的讽刺和无地自容的羞愧。从此,将这段经历引以为人生污点,再不敢提起。而在三闾大学遇到他“克莱登大学”的校友,仿似被踩到尾巴的猫,紧张到不行,而那位“校友”倒是顶着子虚乌有的博士学位,四处吹嘘。
方鸿渐知道变通,更知道羞耻。
在归国后,方鸿渐与一同归国的苏小姐接触较多,期间也认识了唐晓芙、赵辛楣。赵辛楣爱苏小姐,因此将与苏小姐关系较近的方鸿渐视为情敌,而方鸿渐真正爱的是唐晓芙。虽被赵辛楣错认为情敌,但也为了顾及苏小姐的面子,并未直接说明,甚至当了苏小姐的挡箭牌。而这也给了苏小姐错误的信号,她原意看到方鸿渐与赵辛楣为了她而争斗,因为这才能显出她的魅力。虽然最终方鸿渐还是在支支吾吾中拒绝了苏小姐的追求,但也因其中发生的许多波折导致与唐晓芙没能走到一起。每读到此处,都为方鸿渐的犹豫不决,拖泥带水感到懊恼。方鸿渐在这段复杂的感情中,他始终在为其他三人考虑,每做一个抉择就要思考:这会不会损了苏小姐的面子?赵辛楣会怎么想?唐晓芙会怎么想?方鸿渐顾虑这么多,却很少以自己为出发点去考虑,他总想落得一个多方满意皆大欢喜的局面,最终事与愿违。
方鸿渐很为他人着想,并尽自己全力使身边每个人都感觉到满意,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赵辛楣与方鸿渐从情敌到知己,这段友谊具有戏剧性,也颇为难得。赵辛楣家世显赫,人脉也广阔,不管是从三闾大学的聘任书,还是重庆方面的好工作都可以看出。而我们的主角方鸿渐却相差甚远,难以望其项背。有这样一个在财富地位相差较大的朋友,在获得他帮助时,总会付出点什么当作代价。比如校长高松年的区别对待,“从龙派”与“从龙派外围”的划分,妻子孙嘉柔对方鸿渐接受赵辛楣帮助的不满......但同样需指出的是,从未在方鸿渐的口中出现对赵辛楣的不满言辞,信件往来保持联络,并在一些大事(如结婚)上真诚交换意见。而赵辛楣也保持着对方鸿渐不求回报的帮助,比如结婚时汇去的款子,承诺在重庆帮方鸿渐找一份好的工作云云。不论其他人如何看待两人关系,方鸿渐与赵辛楣二人是做到了真正的君子之交。
方鸿渐很看重朋友之间友谊,虽然他的朋友并不多,也许仅此一个。
最后我们归纳一下,方鸿渐是一个知道变通,有羞耻心,愿为他人着想,看重朋友间友谊的人。这样的人是一个好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岂止是一个好人,简直符合“老实人”的标准条件了。那么,他真的别无用处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他脸不够厚心不够黑,伪造了一份学历便觉得是了不得的事情,羞愧得不行。虽明白自己多一点圆滑和溜须拍马的技能就可以混的更好,可他心中尚存道义二字,难以做出违心之举。在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了。没有野心,没有显赫的身世,又不愿向权贵世俗妥协,虽历经打磨,却还有一颗赤子之心,还有一股子傲气。
我宁愿做一个无用的好人,也不愿做一个“有用”但没有原则的坏人。这大概就是方鸿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