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去了。
按照本地的习俗,大年初二送年,过了初二这个年其实就算过去了。
青岛如今的鞭炮燃放政策,过了初二,鞭炮就只能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能再放了。所以在大年初二的夜晚,岛城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火药味算是年味吗?
记得多年前,国家刚刚开始实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那时的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担忧过年若不放鞭炮,怕是就没有年味了。我一直认为这个担心不是多余,鞭炮声无疑会渲染热闹气氛,美丽的烟花更添喜庆,纵然是火患,但事实是缺少了就必定令中国年少了一味。
那什么是年味?
有人说年味是一种仪式感,我同意。
和不少人家一样,我家在过年的时候会放两挂鞭炮,第一挂会在除夕放,第二挂留在初二晚上送年。除夕放的这挂,必要选在吃年夜饭时,而且一定是在家人下第一锅饺子时,我就去楼下放鞭。先干什么再做什么,一家人按着一套虽无明文规定,但到了时间节点会自然遵循的流程进行着,满满的仪式感。
仪式感源自习俗,而习俗是会变的。比如说如今的过年抢红包。大家红包也都抢了好几年,自然也清楚最后分不到三五块钱。这点钱扔大街上我相信也不一定有多少人会去捡,但很多人还是扫福扫得乐此不疲。因为,大家都扫,成了一个社交活动,一种仪式。
还有人说年味即是家人团聚,我也同意。
对于中国人,春节当然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而对于长年离乡在外奔波的人来说,春节是返乡的日子。我也曾在外漂过,亲身体验过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感觉。为了回家,售票厅里排过长龙似的队伍,曾加一倍的钱求助于黄牛,也曾无奈去坐夜间长途大巴,或者咬牙出次血坐坐飞机,而且还因为实在买不到合适的票必须要跟公司请很多天假,节前便需早早撤离。记得后来回到家乡就业时,我长舒一口气 — 再也不用为了一张火车票发愁。但也正是由于归途的不易,我会更珍惜团聚的时光。
所以,不得不说如今的世界变化真快。由于实名制和网络技术的发达,我猜如今一票难求的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方便快捷。人都说年味变淡了,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天涯若比邻,与家人团聚变得比以前要容易的多。曾受制于时空的那见不到回不去的乡愁,渐渐消散。
但年味不止于此。
年是什么?是过去一岁的终结,是新春的开始,是辞旧迎新。年是中国人的历法上一个最特殊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鞭炮声声是年,返乡的火车是年,一家人吃年夜饭的饺子是年,甚至手机抢红包也是年。但这些都是年味的几种表象,可没有这些,难道就没有年味了吗?
除夕夜,时隔一年再次点燃鞭炮,我抄着手,面对着火星飞溅,炮竹在黑夜里一颗颗急速的炸响。我想说每一声响都点燃了一件旧事的回忆,这样的话似乎更有浪漫的画面感。但我没有。短短的十几秒,我未想起过去三百多天里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有的只是这些往事曾带给我的情感记忆,和各种情绪一起涌上的百感交集。什么是年味?站在时间的节点,杂陈百味。
鞭炮声止,我略一定神,一边转身准备回家吃饺子,一边默默自语: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