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为用户设计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解并形象化用户之间,用户、社会和物理环境之间,以及用户和我们希望设计的产品之间的一些显著特性。用户模型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使得我们能够顺利的匹配用户的行为、心理模型和用户目标的交互模式。
人物角色就是用户模型中的一种。
1. 人物角色的好处。
人物角色有助于:
a. 确定产品应该做什么。
b. 在设计中达成意见一致和承诺。
c. 衡量设计的效率,产生更强壮的设计基线(Design Baseline)
d.促进产品的其他方面工作。
此外还帮助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a. 弹性用户
当“用户”定义不明确时,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目的(例如方便编程等),将自己的目标强加于用户身上,导致反向定义“用户”。
b. 自我参考设计
自我参考设计是产品经理或程序员将自己的目标、动机、需求投射到产品中。要注意这种方法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设计出一个一小部分人觉得“很酷”的产品,不具备为更大的群体服务的能力。
c. 边缘情况设计
作为产品的设计者,通常要考虑很多的边缘情况。人物角色提供给我们设计的现实检查,让我们能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问自己,王大丫经常做这件事吗?王大丫偶尔会做吗?做的频率是什么?
2. 人物角色的研究
人物角色产生于研究,而非一时的拍脑门,更不是领导的一句话。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运用研究,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人物角色能够成为成功的用户模型的关键元素之一在于它们是化身,并被描述成具体的个体。当人物角色作为用户模型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时,开发团队会对设计的目标有更多的同理心,更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是确实的用户,而非臆想)思考问题。
一个特定的人物角色将关于某个具体产品使用的使用模式和行为模式,封装为一个独特的集合。而使用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确定,则是通过在研究阶段得到的数据进行区分。
我们在通常的设计中,都把用户作为人物角色,而事实上,非用户也可以作为人物角色。例如顾客角色(为产品付钱却并不是直接使用产品的用户)。
p.s 调查研究,并根据访谈和定量的数据来系统的归纳创建严谨的人物角色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一定的资源的。在时间紧急且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即兴、临时的人物角色,来帮助我们思考。而这个即兴、临时的人物角色是设计者根据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料(专家意见,相关人士意见,以往数据等等)做出的精确合理的数据,而非所谓的“固定型”(固定型指根据设计者或开发人员的偏见和假设创建的人物角色)。
3. 目标
人物角色提供了可观察行为集合的场景,而目标则是这背后的驱动力。
Don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中,提到了产品设计必须要考虑三个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过程,分别为本能,行为和反思的。
通俗一点来讲是,本能就是当用户看到产品之后产生的第一反应,“我点这个按钮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吗?”,“这样的操作会对我造成不利的影响吗”,“这看起来不太安全”等等。而行为是中间层次的处理过程,负责日常行为的处理,即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特定目标。反思一词顾名思义,即在使用之后对产品的反思学习。用户的反思,实际上就是产品对用户的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相对应的,对应于三种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也有三种用户目标。并非是三种用户,对产品的目标。而是用户群体在不同层面上的目标。依次是,体验目标、最终目标和人生目标。
体验目标是简单的、通用的、个人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让用户感觉得心应手,掌控一切,时髦又放松。最终目标体现了用户对某个产品的进行操作的动机,例如我打开微信是为了和好友联系,打开支付宝是为了转账,完成“联系好友”和“转账”这两个任务,就是我的最终目标。而人生目标是我们通常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会涉及到的,它是用户个人的渴望,理想。是深层次的驱动力和动机。
我打开余额宝,转进去三百块钱。体验目标是,感觉自己特别有理财观念,特别时髦(顺利的就完成了任务);最终目标是,将这三百块钱存起来,每天得到几分钱的利息;而人生目标,即深层次驱动我的这些行为的目标是,我要赚钱,我要赢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
体验目标是,我想要感受什么;最终目标是,我想要做什么;人生目标是,我想要成为什么。
用户目标诚然是产品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但却绝不是唯一盖被考虑到的目标。顾客目标、商务和组织目标、技术目标等等,都应该被考虑,当然这些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4. 构建人物角色
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到了主题,那就是构建人物角色。话说(此处应有折扇啪的一声打开的声音),构建人物角色,应该分七步走。
step 1:发现并确定行为变量;
step 2:将访问对象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step 3识别显著的行为模式;
step 4综合特征和相关目标;
step 5检查完整性和是否重复;
step 6展开属性和行为的描述;
step 7指定人物角色类型;
六种类型:首要人物角色,次要人物角色,补充人物角色,顾客人物角色,接受服务的人物角色和负面人物角色。
此外,在构造了多个用户角色后,还要对已有的用户角色(persona)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多个用户角色目标和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有做决策的依据。
ABOUT FACE3是一本慢慢的全是交互干货的书,读起来非常有收获,除了上一篇产品到底应该为谁而设计,以及这一篇以外,我还会慢慢的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书籍的脉络整理起来,写成读书笔记。不仅是为了加深印象,也是为了逐渐的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篇文章虽然写完,但自觉很多地方还理解不够,如果偶有同好,恰好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或者对我写的东西有所建议的话,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