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史》的第二卷《快感的享用》中,福柯强调,他要考察的对象是性经验。这里的经验指的是文化中知识领域、规范形态和主体性形式之间的相关性。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从性经验的三个部分出发,福柯从性经验的历史中总结了道德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首先,它是“道德性”的历史。它研究的是既定的个体的各种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是否符合不同权威当局所制定的规则与价值。其次,它是“规范”的历史。它分析的是在既定的社会或团体中起作用的各种不同的规则与价值体系,以及它们多样的、差异的与矛盾的形式。最后,它是个体如何把自己塑造成道德主体的历史,即如何确立与发展各种与自我的关系、通过自我认识、考察、分析自我从而改变自我的历史。一面是规范,一面是主体化,于是催生两条路径:伦理道德与规范道德,前者侧重于改造道德主体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规范其行为。
为了详细地考察性经验的结构以及它生成的过程,福柯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性行为及其活动和快感成了一种道德关注的对象?是因为它触及禁忌吗?不,那只是形式而不是实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必须考察性经验的历史。因此,福柯从快感的享用出发,探索道德主体确定自身的形式与过程,即道德主体化的模式,随后从古希腊早已存在的各种实践出发考察医学与哲学思想如何确定这种“快感的享用”。
•对快感的道德质疑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性经验、性道德的历史,福柯指出了在反思性道德中通常碰到的四种概念:
1、“快感”的概念,以把握性行为中所认识到的“伦理实体”;
2、“享用”的概念,以把握这些快感实践为了在道德上受到好评而必须服从的约束形式;
3、“控制”的概念,规定了我们为了被塑造成道德主体必须具有对自我的态度;
4、“节制”、“智慧”的概念:作为完善的道德主体的特征。
沿着这四个方向,福柯试图勾勒出性快感的道德经验的结构——它的本体论、义务论、禁欲论和目的论。
在古希腊人看来,性行为、性快感、性欲是统一的。人的本性要求性行为的完成要伴随某种快感;而且,正是这种快感引发了性欲,人的本性引导着这一性欲运动朝向“产生快感”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在性行为上成为道德反思对象的是以循环的方式将三者联结起来的运动。
柏拉图就认为(裴列布斯篇),欲望只有通过对产生快感的东西的表现、意象或回忆,才能激发出来。他由此得出结论,欲望只能存在于灵魂之中,因为如果身体受到匮乏的影响,那么惟有灵魂可以通过回忆展现欲求之物并产生“欲望”。从此也可以发现,古希腊的智者不会单一地考察性欲/性快感,他们会综合起来考察。
基于这种综合的结构,他们发展出自己对性的道德看法。柏拉图已经将符合自然的性与非自然的性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是基于节制与放纵的两极关系,他和后来的基督教教士不一样,并不认为性本身是罪恶的,甚至高度赞扬它,认为它们旨在恢复人们最完善的存在方式,只是觉得过度的性是罪恶的(蒂迈欧篇)。亚里士多德更是直接指出关键在于数量而非性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3)。另一方面,古希腊人已经形成了性活动中男女角色不同的观念,男性是主动的,女性是被动的、缺乏主体性的承受者。这里就引发了两性不同角色地位的思考。
有一位书友说:整个的性活动发展史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女人只是对象,是荫道。
她发誓,她的性史只能是属于自己的快感史篇,而不是作为荫道、作为陪衬的历史。
尽管我不是女生,我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悲凉感——历史的、宿命性的悲凉感。
因此,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反思。男人要反思,女人亦要反思。或许,这是克服我们的局限性最便捷的方法了吧。
让我们回到文本。古希腊人认为性不是罪恶的载体,而是一种低劣的/卑下的经验,虽然它是自然的——正是因为人和动物共享这一特性;它同时还是从属性的,从属于对肉体的依赖。
因为性快感以及进食快感有偏离规范、走向过度的风险,所以古希腊人认为人们需要道德来予以节制,要恰到好处地享受快感。福柯提到,这里面有三重规范:对需求的关注、对时机的关注和对个体地位的关注。
我在这里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需求的问题。需求如何把握?色诺芬在《回忆录》里解答了这个问题。“灵魂只有在肉体的需要是迫切的和满足这一需要不会带来危害的条件下,才能享受这些快感。”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制造出超出需求之外的欲望,其目的是避免放纵。福柯评价道,这种节制不可能等同于一种取消快感的原则,反而是一种艺术,一种有能力“享用”建立在自我限制的需求之上的快感的实践。毕竟,苏格拉底也说了,惟有节制才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值得回味的快感。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如果你对某一本书、某一部剧非常喜爱,你反而不会迫不及待地看完,而是一点点地、非常节制地欣赏——它成了你每日快乐之源,你当然不愿意以一种狂暴的方式将它吞噬;或者是美味菜肴,越美味就越不舍得吃——因为吃得多了就厌了。
接下来,福柯讲到了性道德反思中的“控制”模块。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节制与勇气、正义、智慧一起被列为四大美德,他强调“针对某些快感和欲望的秩序和控制”。这种美德是斗争性的,它永远在与过剩的欲望斗争。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欲望从此站在了对立面,人要拥有智慧,必须学着控制自己的欲望、成为自己欲望的主人。这里就又与后来的基督教肉体伦理产生了冲突,古希腊智者认为争斗的双方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是自我的斗争;而基督教伦理则把欲望抽离为“他者”,是人在根本上必须要克服的罪恶。
那么,在具体操作上人应该如何节制欲望呢?古希腊智者认为,不仅要学习(知),更要训练(行),要“关注自我”“管理自我”,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沉思、食物养生、锻炼。在犬儒主义者看来,这种训练是双重的:既是身体性的、又是灵魂性的,以此来达到回归自然、战胜自我、享受幸福(是幸福不是快感)的目的。色诺芬就觉得,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值得借鉴:他们给孩童定量分配食物,让他们学习忍饥耐寒、忍受痛苦。叉开去讲,后来的斯多葛学派的节制思想以及伊壁鸠鲁学派的“智性享乐主义”也是类似的。
最后,在目的论上,古希腊人则希望通过以上描述的对快感的恰当享用、对节制的把握来达到主体自由的智性状态。而在实践意义上,他们认为,公民与城邦是统一的,你能够较好地控制自我才有可能较好地治理家庭与城邦(很有柏拉图的味道吧)。因此,节制才得以成为四大美德之一。此外,这种节制的智慧还是主动的美德,是赋予男子以男子气概的美德,它强调控制与支配。(放纵的男子是被动的,节制的男子即使是同性恋也是主动的)而女性的节制则是从属性的,它没有真正的主动权,从这里也能看出古代伦理的某种内在矛盾与局限性。
除了主动与被动、自由与奴役的冲突,古希腊人亦将节制的生活方式同逻格斯真理与生命美学挂钩:有节制的生活,其标准是以真理为基础的,既尊重某种本体论的结构,又显现出美的形象(详见柏拉图《高尔吉亚篇》)。道德主体从此成为了审美的主体、绝对智性的主体。
•结语
总体来看,在古希腊思想中,虽然有对性节制的思想,但各种节制的要求并没有被整合成一种统一的、连贯的、权威的和一体适用的道德;它是一个补充,与当时日常的道德相比,它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它出现在源于各种哲学运动或宗教运动的“一些离散中心”中。它对性总体上是宽容的。而中世纪的教会和基督教教士守则却不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有着约束戒律的道德原则及其普遍适用范围。
另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福柯在第二卷中的思路比起第一卷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说他在第一卷中是在知识与权力的场域下分析性经验的历史,那么在第二卷中他则重点关照了道德主体的形成,个体是如何形成对自己欲望的看法的。这种转变同时也透露出福柯从七十年代的知识/权力分析向八十年代的生命美学分析的转向。
最后,我不得不谈谈作为一个读者,我对福柯这一系统化分析的观感。坦率说,福柯给我了一个惊喜,按照原先的阅读计划,我是不可能细致地将三卷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的文本全部读完的,而是只会聚焦于几个我所特别关注的主题模块精读。就像我前文谈到的“对快感作道德的分析”这一章,原先并不在我的阅读计划中。可后来我却意识到,想要对福柯谱系学语境下古代性经验的分析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不读这一章是不行的,你可以不读后面他关于养生法、家政学、爱情论的个案式解析,唯独不能不读这一章——当然,福柯深刻而独到的洞见也没有让我失望。他的文本有一种魔力:要么不读,要么读完,它会抓住你的注意不停地往下走,它会给你猝不及防地提供一两道甜点——主题之外的话语,关于福柯对哲学的看法、对自我的反思,等等。
所以,相信我,福柯的思想是一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