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特殊时期,我看了影视化《小妇人》的各个版本,就想抽时间来表达一下对各版本的感受,并非专业评鉴。以前我对某部影片的不同版本会进行很长的细节对比赘述,如今我不打算那么说了,感觉十分冗长,毕竟自己年纪大了,想做到像以前一写动辄6000字的那个心力已经没有了。
首先声明,我不是原著党,并未读过原著,但是我对小说如何改编到文学剧本,如何表现得恰到好处一直抱有好奇,也是我最近在思索的问题。这一点主要源自于本次2019年版《小妇人》的特殊改编结构,后面我会具体说。至于影片版本,分为1933年凯瑟琳·赫本版,1949年琼·阿丽森版,1994年薇诺娜·瑞德版,2019年西尔莎·罗南版以及一部2017年三集英国迷你剧版。一般来说,对于经典影片翻拍是不容易成功的,尤其对于百余年的名著如何拍出适应当时时下的观感与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但个人觉得,94版和19版都做得十分出色,且有一定的时代性。接下来我就随意说说我看这几个版本的感觉。
先说2017年英国剧版吧,为什么呢,因为我始终认为电视剧的制作结构和电影有不同,所以要单拎出来说。首先这是一部美国原著,由英国翻拍,味道有些特别;其次因为是剧,三集一共180分钟的体量,会对原著中的情节面面俱到,并没有什么取舍。为了突出英剧的节奏性,一些镜头运动的节奏性,让我觉得破坏了对这四姐妹家庭故事氛围的想象,甚至有的时候还让人感觉三集根本不够,前两集拖沓,最后一集及其赶。演员的选取我个人也不是很认同,和谐感不高,所以对此剧的印象不是很好,就不再说细节了。
1933年版是有声的第一版,也是黑白版,据说之前有一部默片版失去了拷贝,就姑且不算了。作为第一版开山之作,无论怎么评说都免不了对它创作上的首肯,毕竟后面再拍,都要和这部进行对比。这一版里从人物上讲,凯瑟琳对于乔的塑造是很贴合原著里追求精神富足与平等,不循规蹈矩,勇敢、自信、独立、自由、善良、坚强的假小子形象的,就是在表演上,可能是由于那个时代的表演特点,对于台词的用力与情绪动作的放大,在今天来看会有点不合时宜。作为老电影,镜头设计却很有先进思想,一点都不呆板,值得学习。情节上的展现基本符合原著节奏,整体上来讲中规中矩,对另三位姐妹的人物刻画相对较少,后期剧情更是以乔去做家教并与巴尔教授终成眷属为结局。由于此版改编本就是对原著《小妇人》和其续集《好妻子》的内容结合起来,所以这也成为了对后面电影版本的一种改编基调和影响。
1949年版的《小妇人》基本就是用彩色胶卷按1933年的版本的故事线重新复刻一遍,除了场景设计和彩色给人带来的独特以及伊丽莎白·泰勒扮演的艾米给人们的惊喜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可说的。影片为了照顾泰勒的年龄,修改了四妹艾米和三妹贝丝的年龄,让艾米当起了三妹,着实没有必要。在影片的配乐上面,部分音乐还沿用了1933年版,创意上显得不足。情节上还删去了除乔以外其他姐妹的一些内容,过分强调了乔的故事线。不过难得的是这一版的摄影方面因时代进步而比1933年版更显流畅,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一版的改编相对失败,未超越前作。
时隔45年,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小妇人》1994年版诞生了。这一版是最为广泛熟知、也最被广大群众认可的一版。影片采用了乔独白的方式来带入故事,让情节徐徐展开,安排的节奏得当且有取舍,对于33版和49版里的某些情节并未复刻展现,而是加以场景调度和台词表演上的创新。一些以往版本展示不出的情节也被呈现了出来,故事线更加完整,起伏有致,其他三姐妹的人物性格也得到了较好体现,归属也交代得更加清晰。所以至今来看,依然是一部优秀影片的范本。表演上也变得更加自然,颇具时代性,符合当时人们的观赏习惯,很好地做到了改编上和指导上时代的适应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员安排上,对四妹艾米根据前后时间变化安排了幼年和成年两位演员来饰演,而我认为饰演幼年艾米的演员在当时的表演尤为出色,甚至超过一众主演,成年后的则不尽然。薇诺娜饰演的乔虽没有当年凯瑟琳塑造的那么直接,但也是让我感到舒服,片尾著名的“雨伞之下”情节并没有让巴尔教授进屋,而是直接定在二人世界里的圆满,着实让大家更为感动,符合当时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劳里当时正鲜,气质非凡,也很适合对角色的诠释。此外,该版本的色调鲜明,服装考究,剪辑顺畅,背景音乐更是由著名的托马斯·纽曼来操刀,使得整部影片变得婉约而有力。
讲了这么多貌似一直都是对各版本各个方面优劣的生硬分析,同大标题的改编和当代适应性几乎没啥关系。其实,如果我们以1994年版为跳板作为翻拍的起点来讲的话就自然能回归我们的主题。试想,在1994年版已经很经典很优质的情况下,仅隔25年再翻拍的方向会在哪里呢?把情节再重新演一遍?显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2019年版《小妇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在这一点上,导演对于剧本的改编有了极大的创新,在故事表现难以企及珠玉的情况下,讲法就需要有变化,所以导演便采用两个时空,非线性叙事来讲述故事,以7年前和七年后为节点去展示四姐妹家庭关系前后生活的不同,并用温暖色调和冷暗色调来区分这两个不同时间段,采用相似画面剪辑、特殊道具和声音转场等方式来达到时空交流的感觉,情节上进行情感和情绪上的相互对应,最后再将时间交汇到现在时,余下的三姐妹共同面对美好未来,再重新回归温暖色调。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表达和导演的作者意识,缺点就是会给观众制造观影门槛,不过我十分喜欢这种做法。影片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开头结尾的结局创新,这可能就需要提到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其实这就是以她自己及家庭成员为原型的故事,影片真正地将乔和作者联系到了一起,和出版人沟通要不要女主同巴尔教授在一起,最后发现那个发生在“雨伞之下”的情节可能只是书里的内容,而现实的乔也就是现实里的路易莎·梅其实没有和谁在一起。这样女主和原作者得到了角色与现实的相互照应,也形成了当下女性独立平权的一种拷问,谁说精神富有的女人就一定要通过结婚才能获得幸福呢?这成为了对当下时代女性对社会的呐喊。我想这也是在这个名著诞生150年后这个电影改编版本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回馈与慰藉。改编文本的时代性与适应性便由此而来,也使得我非常喜欢这一个版本。此外,影片更加丰富了大姐、三妹、四妹的情节表现和性格变化,为此削弱了大量曾在原来版本乔和巴尔教授之间的戏份,保留了姐妹之间的经典桥段,使得这些支线人物也同样具有弧光,尤其对于四妹艾米性格上的突破刻画,更加清楚地描写了她最后为何同劳里走到了一起的细节而不显突兀。不难看出,每一个时代的改编都会有当时较好的明星阵容,33年版有凯瑟琳·赫本,49年版有伊丽莎白泰勒,94年版有克里斯蒂安·贝尔,而2019年版演员阵容更是空前强大,西尔莎·罗南、甜茶、艾玛·沃特森,梅丽尔·斯特里普,劳拉·邓恩,佛罗伦斯·珀,尤其是佛罗伦斯·珀,在艾米的角色扮演中的状态完全不亚于西尔莎·罗南,虽然挑战从13岁到20岁也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总体完成尚佳,表演态度既复古又现代,也让她有了奥斯卡女配的提名。其他人的表演均属实力发挥,但艾玛·沃特森不免令人失望。同时,该片在音乐、服装、置景方面也属上层,让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和94年版本匹敌的一部《小妇人》。也许,把这两个版本合起来,才会把这部名著看得更加通透明朗吧。
说这么多可能有些流水账了,但都是自己对影片分析的个人感觉,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前来探讨。我估计,有了2019版的颠覆改编,后面再翻拍会加大难度。总之,由此番分析,我有了对文学文本到剧本文本改编的一些心得:无论是当代还是更以前的文学作品,在改编不失原时代背景味道的同时,如果能够结合当下时代的态度和人们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考,也许会做出更优质的影视作品。加油吧,各位!
----20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