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母亲节,提到母亲,似乎各种伟大、无私、奉献啊的话必须说。什么是母亲,似乎包括生理上的母亲和心理上的母亲。生理上的当然是真实的母亲,可是心理上的母亲,其实是全然接纳你的无条件的爱的给予者,有的人,这两者可以重合,即生理上的养育者与心理上的接纳者是一个人,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但有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必是一个人,也许有生理上的母亲,但不能全然接纳你,给予的是有条件的接纳,这样的孩子穷其一生都在找另一个心理上的母亲,也许穷其一生通过讨好和迎合来想换得母亲的全然接纳。也许遇到老师、其他长辈、朋友,获得的心理的哺育进而成长,最终成长为内在被接纳的成人。或者通过内在的觉知和成长,自己做自己的母亲,慢慢抚育内在小孩长大。进而成为真正的内外成熟的人,这需要契机和内外整合。
自当了母亲后,慢慢了解,母亲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无力感,虽然大多数母亲都会不遗余力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孩子的方式与各自的心理成熟度有关,那么,难免会有带着自身未解决问题的母亲又把问题带到亲子关系中。理解了这一点觉得也许我们文化一味的歌颂母亲的完美与伟大似乎就显得无力了些,把母亲先当做人, 有各种弱点的人,去理解,去接纳,去同理,这样的接近与理解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沉积,是不是会更亲密。
母亲,没有那么伟大,她只是本能的去爱孩子,保护孩子,但是她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特点与弱点,所以,去亲近,去理解她。这是我做了母亲以后对自己,对母亲这个概念的理解。
至于全然的接纳,那是我们给自己的功课与任务,如果童年得到,很幸运。如果没有,那是你的功课,完成它,自我的接纳,才是真正的强大。
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如果一个人35岁之前抱怨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影响造成了你的人生,可以。如果你40岁以后还执着于这个理由,不能被接受,你否定了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母亲,这是本能。怎么爱,是执着于固有模式,还是当做普通人一样的理解并接纳,需要自我前进一步,有的拿起,有的放下。
怎么爱她, 需要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