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现代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遵循基本的“微信礼仪”,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所谓的“微信礼仪”,并不是我们这礼仪之邦的“不明飞行物”,而是新瓶装旧酒。新瓶是指微信这种新的形式,旧酒就是我们的千年礼仪。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英语世界人与人见面打招呼的“礼仪”用语,“微信礼仪”的核心就表现在语言使用上,尤其是互加微信时的“首语”。
今天到一所大学讲座,小伙伴反响不错。我在最后一张PPT上留有微信二维码,不一会儿,就有二十来位同学加我的微信,我逐一同意之后,看到他们的自我介绍各不相同,根据我的感受,从“礼仪”角度,大体分为两类:
一、“你好”型
这种类型,最常见的“首语”就两个字——“你好”。
“握手“(插不进去图片,用文字代替),我直接表情回复。
我一直觉得与人打交道的"核心秘密“就是真诚,刚刚在课堂上大家相见,气氛热烈,但不对等的是老师叫什么名及较为全面的介绍(有主持人、海报介绍等),而学生的信息老师却一概不知。假如互加微信,其实最真诚的做法,“首语”就应该是自我介绍,至少姓名、专业、年级应该有,如此,下一步交流才有了较为对等的基础。而且,这样一种我的信息是清楚的,而对方信息只有“你好”,甚至呢称只有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完全透露不出任何信息,给我的感觉就像对方站在暗处,我在明处,对方扔出一个小石子,等我反应,然后对方再做下一步的反应,像在打巷战,叵在诱蛇出洞——既然是加微信,就是准备要进一步交流,但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进一步交流,说严重一点,就是“微信礼仪”不到位。
出于引导小伙伴的目的,我今天在”握手“之后,如果发现他们没有了下文,则再跟进一条”谢谢参与“。这时,大部分小伙伴,才会有简单的听课反馈,甚至自我介绍,谈自己的问题等——如此,才开始了正常的交流。
二、自我介绍型
有七八个左右的小伙伴,第一条加微信的“首语”,就是一个包括姓名、班级、专业、导师信息,而且会有对讲座的反馈和感谢之类的话,甚至还有具体的提问。如遇这样的小伙伴,我都会根据他所说,或者提一点学习建议,或者回答问题。一般都会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的“礼尚往来”,也会基本说清一件事,或者回答一个问题。
这是理想的”微信礼仪“基本常识,首先把自己介绍清楚,也是真诚的具体体现,而且是相互真诚的前提——自己先真诚起来,对方一般也就会真诚。如果自己先隐藏起来,对方就比较难于真诚。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由这样一些“小事”构成的,所谓的知书达礼,也就是把这些小事做好的人。微信已经是成人社会里,人际交往、甚至许多公事办理的重要工具,注意这些小事,人际交往的效率、公事办理的成功率都会提高很多。我回想了一下,为什么许多人都乐于帮助我的导师乔老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经常不厌其烦、不论身份地去认真完成这样每一件小事,无数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