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随着岁月的日积月累,会对这个世界形成一种坚固的认知。
如何或主动或被动地打破这种认知,不断打破和扩充已经形成的经验,才是生活本来的意义。
但大多数人却宁肯相信正确和胜利的永远都是自己。
这样下去等待他的是衰老,而不是成长。
——皮大人常小琥《世界博览》
为什么你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懂,但却自以为懂了。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曾提出
全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同样地,你听过的所有道理,都值得重新理解一遍。
如果你长期处于社会公司底层,或许不是时运不济——你的落魄是活该的。
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领域,有个大名鼎鼎的“帕累托法则”,即二八定律:
20%的投入就有80%的产出。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精准无误的80%与20%出现概率很小。
但社会阶层分布从以前的纺锤形(两头小中间大),发展到如今的金字塔形,不平衡现象是如此普遍。
这还不算惨烈。未来可能更加血淋淋。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句话: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愈强更强;弱者恒弱,穷的更穷。
这不是危言耸听。赢家通吃的现象一点也不罕见。
互联网的6个寡头GAFATA,即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和Alibaba,正在敛聚越来越多的财富,市值各种飞涨。
《智能时代》里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预见: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受益者可能只有2%。这个2%的数字并非是凭空捏造,前些年占领华尔街的既得利益者,仅仅是top2%的金字塔尖人物。
这意味着,未来大家会争得头破血流,60分不是及格,80分谈不上优秀,至少98分才有入场资格。
那么,2%为什么能导致98%?怎么才能步入2%的行列?
有句话我们早听烂了:你的思维认知,决定了你的格局、你的执行力,决定了你达到的高度。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迭代人生,认知突围。
你敢复杂吗?你能做个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吗?
下面分别从有效学习、清醒认识自己、利用时间、处理人际关系、建立恰当金钱观、正确看待成败6个角度,拆解难题,完成认知升级。
1.天才是怎么炼成的?
格拉格威尔的《异类》提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我们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的统一理论。
怎么练?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当然有,这就是所谓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
刻意训练比传统学习模式效率提高了200%。
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
(1)高难度事件拆分,利于获得“心流”(Flow),学不懂的,学做不好的;
(2)从不会到会,针对性有层次地大量重复;
(3)保证持续的有效反馈,以未知和错误为中心进行练习。
值得一提,刻意练习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这不是例行公事或者自娱为主的练习。
这不是鸡汤。一万个小时太难了。三分钟热情的人这么多。
钢琴家朗朗的苦练,是不是有普适性?考虑到机遇运气等因素,苦练不一定成功。但不练这一万个小时,一定成不了高手。
感兴趣是重中之重。有些事是压根培养不出兴趣的。
好比我的大学专业,费了四年,最后还是毫无兴致。
到底要笔耕不辍多久,才能写出阅读量10w+的爆款文章。
人一定要做自己本来喜欢的事,剩下的只是摇摆和咬牙。
找到自己的快乐,并且持续下去,一万个小时。
你可以吗?你又敢吗?
2.你听过自己讲话吗?
首先要提到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
其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对认知加工时的自我察觉、反省、评价与调节。
说白了,就是一次次颠覆固有认知。这是最底层的思维方式。只能从自身求取。
先端详自己,再触碰世界。
不要责怪别人的不理解,很多时候,是你没想清楚、你没表达清楚,你自己都没了解自己。
我常常安慰别人。但后来我会让别人先讲问题,尽量描述清楚,可是说着说着,他自己就想明白了。人多奇怪呀。
其实元认知能力,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提问题、列计划、强执行、作评价、及时补救。
逼自己吃透一个个概念。
你的人生会拨开云雾,豁然开朗。
3.你了解碎片化时间吗?
我们要学会做时间的朋友。
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它本质上不属于你。
我们能够做主的只剩注意力。
从PC互联网,跨越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割裂出了很多“碎片化时间”。
坐地铁、走路、吃饭、午休等,我们的时间是如此的稀碎,导致了注意力也七零八落。
我经常笑称,“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就是收割网民的注意力”。
有种成功的商业模式,简单却有效:把海量的、廉价甚至近乎免费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然后高价出售。
广告就这样干的,不是吗?
包括了我写公众号文章吸粉,也是在拼抢大家注意力。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咪蒙”“罗辑思维”。你们明明可以用这闲工夫,去干真正觉得带劲的事儿,去工作,去看书,哪怕是打游戏。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握自己最稀缺的财富——注意力。
别再主动贡献自己的注意力了。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刀刃上。
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管理注意力,就是高效率。
少看综艺剧,少看玛丽苏文,也尽量少看低营养营销号。
你多久没看书了?只字不差地阅读那种。
你多久没认真出去走走了?出去时不惦记着工作的破事。
可惜又可怜。我们的注意力,要么白白流失,要么无法集中。
4.你交的是不是表面朋友?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长期研究得出结论:
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取决于人际关系。
这个结论我不太赞同。不过,会社交就有力量,会社交就有竞争力。
但交际达人不一定是牛人,因为社交无效。
什么是“无效社交”?
说个段子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与之对立的,则是“有效社交”。具体来讲,就是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教会我一点,我也教会你一点。
人应该是有来有往的。别再频繁地参加大小聚会,花时间好好陪真正重要的人。
如果做?其实是从“How are you“变成”How can I help you”的过程。
你要有能力帮别人。别人才会拉你一把。
要知道,高手是不愿跟低手玩的。你足够实力,才能赢得有效社交。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5.你真的会恰当花钱吗?
付费其实是花钱捡便宜。
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大问题。
话一千道一万,但我们经常还是贪图便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譬如:商场折扣排队半天甚至抢破头;为了比价,跑了四五家门店;为了省一块钱出租费,多走十分钟路;双11抢货,平时泡网上几小时,当晚鏖战不睡觉等。
道理说多了烦,但我们是真不懂啊,一直犯蠢。
不要为了省钱而省钱,更不要为了省钱,出售自己的时间精力。
这不是血亏吗?
所以“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必然。人们已经慢慢醒悟了。“内容变现”的春天不会远了。
记住,金钱永远是最低预期成本。
6.你准许自己失败吗?
凡事都是有概率的。
运气有时也是实力一部分。就像创业是99死1生的危险游戏。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指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一将功成”,但大多人是”万骨枯”。
正如歌里唱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风险是不可控的。没人能担保成功。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只做大概率正确的事。
抱最大的期待,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你尽力了,那么应该允许自己可以失败。
东山再起今又是。
打扰了。叨逼叨这么多,希望大家杀到前2%。
强大起来,才够资格要一个答案。
看完文章的你,可以说是很优秀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