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和痛苦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连不断,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一) 缺乏耐心,回避问题
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遇到问题时,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分析问题,这会让你付出沉痛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不要消极地面对一切问题,对自己说“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耐心解决问题,你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二) 自欺欺人,逃避痛苦
为逃避解决问题而忽视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因为只有解决了“忽视问题”的问题,才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
比如创业,有人会合理地提出质疑:这个行业会不会竞争激烈,以后生意少,难以运营。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孤注一掷,很有可能会破产。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问题拖得越久,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二、自律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一)爱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欣赏它,照料它。
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
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父母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苦心。
他们想:“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二)时间价值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照顾自己。
以时间为例,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时间必须要加以善用。
(三)自律的四个原则
1.推迟满足感
在上班的7个小时内,你是先做棘手的差事,还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事呢?
如果你在上班的第1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事,那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
如果你先做容易的事,在剩下6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你会总是尽量回避并且心理始终担忧。
显然1个小时的痛苦+6个小时的幸福,要比1个小时的幸福+6个小时的痛苦划算。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戒掉拖延工作的毛病。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
在充满问题的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显然忽略了这个道理。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有个军官酗酒成瘾,问题严重,只好找医生做心理咨询。他否认自己饮酒成性,还认为酗酒不是他的个人问题。
他说:“在冲绳,我们晚上无事可做,实在太无聊了,除了喝酒,还能做什么呢?”
医生:“你喜欢读书吗?”
“是啊,当然啊,我喜欢读书。”他说。
“既然如此,你晚上的时间用来读书不是更好吗?”
“营房里太吵闹,我可没心思读书。”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图书馆太远了。”
“难道图书馆比酒吧还要远吗?”
“唉,说实话吧,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读书。我原本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
医生换了话题,继续问道:“你喜欢钓鱼吗?”
“当然啊,我太喜欢钓鱼了。”
“那么,你为什么不用钓鱼来代替喝酒呢?”
“我白天得工作啊。”
“难道晚上就不能钓鱼了吗?”
“当然不能啊,冲绳晚上没地方去钓鱼。”
“好像不是吧,据我所知,这里有好几家夜钓俱乐部,我介绍你加入其中一家,你觉得怎么样呢?”
“嗯……怎么说呢,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钓鱼。”
医生:“这样说来,除了喝酒以外,你其实还是有其他事情可做的。但是喝酒才是你最喜欢的事。”
“我想你说得没错。”
“可是,你总是饮酒过量,以至于违犯军纪,给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不对?”
“有什么办法呢?驻扎在这个该死的小岛,人人整天只有靠喝酒打发时间,这难道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吗?”
就这样,他继续酗酒,最终被开除军职。
小李大学刚毕业,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心。
他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工作量远远多于其他同事。别的同事六点下班,小李往往加班到十一点才回去睡觉,周末也不休息。
结果可想而知:别人每天下午六点半陆续下班回家,而他要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多。这使他的疲劳感与日俱增。
一年后,小李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局面,不然肯定会崩溃的。
于是他去找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能给他安排几个星期的假期,不再接新任务。他暗想:“他应该会同意的,对吧?”
在领导的办公室,上司耐心地听完小李的抱怨,他沉默了一下,同情地对小李说:“哦,看得出来,你确实有问题。”
领导的关心和体谅让小李很是感激:“谢谢您!那么,您认为我应该怎么办呢?”
领导回答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小李,你有问题。”
小李多少有些不悦,自己平时勤勤恳恳,哪里出了问题呢?
上述例子中的小李,大家都能看出来他是在时间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三个月过后,小李渐渐意识到领导没有错:“安排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是我,只有我,能决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的时间。是我自己想比其他同事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应该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
看到同事们每天比我早四五个钟头回家,令我感到难受,而女友抱怨我越来越不顾家,同样令我感到难过和愤懑,但这不正是我自己造成的吗?
我的负担沉重,并不是命运造成的结果,不是这份职业本身的残酷,也不是上司的压榨逼迫,而是我自己选择的方式。
同事们选择了和我不同的工作方式,我就心怀不满,这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我完全可以像他们那样安排时间。
憎恨他们的自由自在,其实是憎恨我自己的选择,可是这本是我引以为荣的一个选择。”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种痛苦。
小李请求领导替他安排时间,其实是逃避长时间工作的痛苦,而这正是他选择努力工作的必然后果。
他向领导求助,是希望增加他控制自己的权力。他是在请求:“为我负责吧,既然你是我的上司!”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
埃里克·弗洛姆把他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著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
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世界上存在压迫性的力量,可是我们有足够的自由与之对抗。
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人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3.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
(1)过时的地图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
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故步自封。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对新的信息和资讯缺乏兴趣。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
世界不断变化:冰川来临又消退;文化出现又消失;技术有限又似乎无限……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时刻处于更新和调整之中。
身边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吸收它们,地图的修订就要不断进行。
有些时候,需要吸收的新信息太多,我们不得不对地图做大规模的修订,这些修订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
人生苦短,我们只想一帆风顺。
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
我们的态度也变得相当奇特——不仅抗拒新的信息,甚至指责新的信息混淆是非,说它们是异端邪说。
我们想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地图。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陈腐的观念,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之为“移情”。
移情: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小A是一名技术员,今年30岁。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他而去,失去妻子并未让他痛苦,失去孩子却让他无法接受。
妻子对他不满的原因不止一个:他心胸狭窄,经常无故妒忌,与此同时,他却疏远妻子,对她缺乏关心。
他频繁更换工作。早在青春期时,他就经常和别人打架。他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后被校方开除,他却并不在意,说:“我的那些老师都是伪君子。”
他头脑灵活,找工作原本不在话下。但奇怪的是,不管他做什么工作,都没法坚持下来,顶多不会超过一年半。他有时是被解雇的,更多时候则是同上司争吵后主动辞职。
他这样描述他的上司:“他们都是骗子、谎言家。”他总是说:“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他声称自己童年生活正常,事实却似乎正相反。
他经常不经意回忆起父母带给他的失望:答应生日送他自行车,后来却把承诺抛到脑后,甚至忘记他的生日。答应陪他过周末,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忘记答应好的放学接他。他想“他们工作太忙了吧”。
父母的漠不关心让他十分悲伤失望,最终得出结论:他的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人。
有了这样的看法,他似乎感觉舒服了很多。他不再相信父母,不对他们抱太多的期望,从而也就减少了失望的次数,减轻了痛苦的程度。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由于他没有称职的父母,他就以为他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是所有父母对待子女的唯一方式。
基于这一点他的结论进一步升级移情为:“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谁是靠得住的。”他不再相信老师、警察和社会。这成为他人生地图的主旋律,伴随他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时期。
他并不是没有重新修订地图的机会,而是主动放弃了。
首先,唯一能改变他这种观念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在成人的世界中有些人是值得信任的。而这样的做法偏离了他原来的地图,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冒险。
其次,要想修订地图,他必须重新承认父母其实不爱他,他们的冷漠根本就不正常,他的童年也不正常。
承认这些无疑会给他带来剧烈的痛苦。
他强迫自己疏远所有的人,甚至不允许自己同妻子过于亲密。
在他看来,妻子同样不可信任,唯一可靠的就是孩子,因为他们是唯一权威不在他之上的人。
在国际关系中,移情是个有趣的研究课题。国家首脑同样是人,他们的部分人格同样是童年经验塑造的结果。
譬如,希特勒追随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地图,它从何而来?
经历过经济大萧条对他们的地图有着怎样的影响?
而在五六十年代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地图又是什么模样呢?
如果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童年经历塑造的地图,导致美国领导人发动了越战,那么六七十年代的现实状况,又将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从政府首脑到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如何忠于事实,及时修订人生地图呢?
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
(2)迎接挑战
实际上,认识和忠于事实带给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
自我反省带来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
随地大小便同样也是我们的“自然本性”,但事实是明摆着的:我们必须超越这样的自然本性。
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新的天性。
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
不管个人还是组织,要想接受质疑和挑战,必须要真正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
(3)保持诚实
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
人们说谎,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
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说谎的情形既单纯又可笑,就如同一个打碎台灯的4岁孩子在母亲面前拼命辩解,说台灯是自己从桌子上掉下去的。
有时,人们会试图用捷径来逃避困难。为了更快地达到目标,我们总想选择更短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捷径”。
为了通过学位考试,我们可以去阅读一本书的梗概,而不是把整本书读完,这就是合理的捷径。如果梗概内容全面精炼,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又能获得知识。
使用有效的工具作为成长的捷径,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作弊则是不合理的捷径,它或许能让我们侥幸通过考试,但却无法让我们拥有真正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学位就完全反映不了我们的真实水平。
假如这份学位成了我们人生的基础,那么我们呈现给世界的面目就是一幅假象,而不是真实状况的反映。我们需要继续撒谎和掩饰,才能保护假象不被揭穿。
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
由于对别人撒谎违背自己的良知,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与过于封闭的人相比,开放的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4.保持平衡
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
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
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
不妨以生气为例。
要正常地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另一方面,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
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因为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
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
我们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
表达生气,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自己的“情商”。
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时期,才能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如何生气。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这种痛苦的程度取决于所放弃的东西的规模。
小规模的放弃——放弃发怒、放弃写客套的感谢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
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则可想而知。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
放弃与新生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似乎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人生的意义都终将荡然无存。
实际上,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生命的意义存在于“死亡”当中。
“兼容并包”,是“保持平衡”这一原则的一个子类型。
“兼容并包”: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
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生与死,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
佛教徒常常忘记释迦牟尼历经劫难的痛苦,基督教徒也每每忽略耶稣济世的幸福。
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总结:
1、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2、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
3、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