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自私基因的化身,而个体这种统治一切式的增长过程,在旁人看来是厌恶和不耻的。
基因的生命来自不断的自我膨胀,这种不断自我膨胀的行为,在个体的里表现就是自我中心,就是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打击和否定。
这是基因为自我繁殖而构建的舒适区,也是一种安逸、安全、自洽的生存环境。
一旦批评、建议、否定出现,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而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意味着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因此批评建议出现时,基因就会感到不安全、不舒服,就会排斥,就会调动所有的感性去与之抗争,保证自身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而基因这种基于自身合理性,而不是基于事实的非理性反应,就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很不舒服。
而周围人的排斥和不舒服感,则反过来抑制了基因的扩张和膨胀。这就会导致携带着基因的个体,会在这个舒适、安全的区域里呆着,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个信息茧房。
而来自外在的批评、建议和否定有助于打破这种信息茧房,从而让个体获得新的生命。
但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自我被击溃的风险。
这个时候通常我们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让批评来的小,远离批评。另外一种是让自我的容器更强大,接住批评。
而与人相处中远离批评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们能做到的就只有后一种了。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最简单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的衣食住行里,尽量做到让自己满意,不将就。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衣、食、住、行,让你就此生活照着过一辈子,你是否对此感到满意?
如果不满意,想怎样改进到满意。
也就是让衣、食、住、行这种满意给自己构建起一个缓冲带。
让这种容易掌控和改变的满意去填充自我。在我们面对批评和建议的冲击时,更能够容纳和承接。在不破碎自我的前提下,冲破这个信息茧房,赢得新生。
你会因此看见更大的生命,走向更广阔的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