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中滩村那些年要说起来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是住房里的书籍,我当时有一个旧书架,上面放满了我买的旧书。这个旧并不是说很破的那种,而是基本上还有八九成新的书籍,总是宝贝似的随身携带着。
因为立水桥拆迁而搬住中滩村不久,有一次坐车在西三旗环岛那下车,很意外的发现车站旁的马路边上席地摆着好多的旧书摊位,忽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这是一处往里凹进的公交港湾,站牌旁边有个报刊亭,后边是一片小树林,旧书摊就摆在小树林的空地里,蹲在那儿翻书的人还挺多的。
我那时候最喜欢逗留的就是这些旧书摊。一是因为正规的书店早已经很难见到了,即便偶尔见到了,书上那标准的定价也很是唬人。虽说喜欢却又舍不得花真价钱去买它,常常是进去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出来了,内心埋怨这些死板的书店也不知道打点折扣,怎么能经营好呢。
也许有人会堂而皇之地说,真爱书的人是不看价钱的。嗯呐,我也相信会有,也许仅限于购买专业书籍,或者是买回去当摆设的吧。而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恐怕打折的书会更受欢迎些。
旧书摊的可爱之处,不但能碰见在书店就已钟情而不敢拥抱的爱书,重要的是书的价格是可以讲的。只要你厚着脸皮不厌其烦地说,摊主最终会卖给你一个面子的,虽然这个面子能值多少钱也不好说。
当你真正怀抱着那本仰慕已久的现已属于自己的爱书,那份终于把她追到手了的喜悦之情是能持续保留一阵子的。
从西三旗环岛到中滩村的住房,坐车约半小时,还得等车。 从那次以后,我一般每隔半个月左右就 会去一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旧书摊总是会有源源不断的新货进入,虽然成色是说不准的。
为了省去等车的麻烦,干脆就借了房东家的自行车骑车过去,骑行约一小时左右,却也没有感觉怎样的劳累。
最后一次去的时候突然发现车站边的旧书摊点一个都没了,大失所望之余,经过询问报刊亭的店主,才知道城管取缔了此地的临时摊点,大部分的摊主都搬到了前面的正规旧货市场去了。
旧货市场距离环岛不远,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旧书摊位于旧货市场的最里面,比较规矩的面对面的露天摊位,摊主坐在一把遮阳伞下边,地上铺了一大块毯子,书就那么齐齐整整的摆放在上面。
零零散散的有人过来翻书,中意的就抬头问一下价格。也有的人一下子选了好几本,拿到摊主那边,跟摊主说一口价多少钱,摊主拿眼一瞄,张嘴就能报出一个数目,说是看你买的多,已经优惠了价钱。
你自己再说出一个数目,如此一个来回基本就成交了,因为买书的人确是看上了这几本书,不买回去会心里痒痒,就是多花了几块钱也是愿意的,因为相比书店而言已经便宜很多了。
旧书摊卖的价钱基本都不高,也有装逼的摊主,假充内行。我买过一本《将军吟》(莫应丰)精装本,十块钱买的。摊主咋咋呼呼地说,我这是莫言的书,名人的书,十块钱卖给你都太便宜了,乐呵吧。
中滩村菜市场拐角处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一家旧书店,门口的小摊上摆着一堆处理的旧书,基本都是一些儿童读物之类,常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那翻看着。
店里的面积很小,三四平米的样子,四面墙满放着书架,剩下的空间仅能容两个人背靠背地站着。店主把书都分门别类了,武侠小说是一面墙,言情小说是一面墙,文学教科之类是另一面墙,还有一面墙开有门和窗户,靠窗的那边地上靠墙摞着一些还没整理的散乱的书。
书是亦租亦卖,租是按天收费,武侠言情之类的书一般是租书的人多。
我是这里的常客,隔几天就会过来一趟,格外喜欢的书都已经被我买回家了。旧书店的货源大部分来自他认识的废品收购站,所以时不时的会有新的旧书出现在书架上。
中滩小学对面的一排平房里,有一家的院子是专门收废品的,我也进去搭讪过几次,没什么值得买的书,买过一本《白话史记》,别的好像没能入了我的“慧”眼。
远的地方就不说了,比如潘家园旧货,那里的书嗨了去了,看不过来。想买的太多,拿起来又放下了,走的时候怎么也得带几本回去。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现在买书都是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价廉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