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为了日渐生疏的文字。
一. 为什么叫这个标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是别字大王,洗浣我读了好多年别字,一直认作“洗碗”的发音。而且在家里本人专业洗碗多年,烧菜本事不行(不得不承认我烧菜手艺不如家中另一半,子曰:My wife cooks well. 有图为证)。
本人只能打打下手,买买菜、洗洗碗。一般晚上洗碗时分便是吃饱喝足之际,也算是人一天最为放松的时刻之一(还有不少时候,譬如洗澡时,忙了一天去跑步放空大脑的时候等等),所以这个时候听新闻(一般都是我洗碗,媳妇读新闻)有感而发,或者思想“出个轨”概率大好多。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不少随想。敝人写文章完全靠灵感,有时想动笔,电脑前正襟危坐就文思如枯井,反倒是洗碗时刻文思如泉涌。不过大多属零碎的只言片语,加上我生性懒散,索性取名“洗碗录”罢了,省却了想每篇文章名字的麻烦。另外,为了提醒自己多读书少认别字,命名为“洗浣录”。
二. 正文
1. 今日流水文
今天媳妇加班,健身房回来后一个人做饭。最大感受:偶尔做饭是享受,天天做饭是受累。自己一个人做饭可以说是最好的事,也是最坏的事。给自己做饭不用迁就别人的口味,想吃辣就吃辣,想吃清淡就清淡,做的不好吃也没人知道,皱皱眉咽下去起码喂饱了自己,生活中难免不如意之事,如若计较一二,活得辛苦;不过做一个人的饭菜是那么多道工序,做两个人的也多不了多少,(无非多点米,多一二菜),同样需要买菜-洗菜-淘米烧饭-炒菜,吃完还得收拾桌子加洗碗,天天这般必然无聊,最要命的是偶尔一个人学了道新菜式、或做好了一道菜,却无人品尝、无人夸奖,毫无成就感存在。
说到健身,自从去年7月份停了之后,一直到年底体重和身材都没有太大变化。当锻炼身体成为一种习惯后,自然而然的从饮食、休息、锻炼几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当停止锻炼时,身体依靠惯性仍然能维持一段时间。只是今年过年前后,大概是终于完成忙活了快一年的事,突然人一下子松弛了下来,脂肪也蹭蹭蹭上去了。不过运动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当时消耗的那点卡路里(比如9公里/小时的速度慢跑半小时消耗180cal,感谢网友艹壕指正错误,1. 单位应该是大卡,即C(写)或kcal。2.我所在的健身房显示180kcal,但是实际情况算法较复杂,计算公式参考——分情况 3. 懒人请参考这个:运动卡路里消耗计算器),最有用的是对高油高脂重口美食的威慑力,当然也包括提升基础新陈代谢。当你面对美食开始丧失抵抗力准备投降时,想想跑步时跑到自己身体极限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看下跑步机显示的卡路里消耗才特么不到一小块蛋糕时的无奈吧,如果还想完成既定的锻炼目标,请放下美食,立地成佛。
2. 可怕,幼儿园都要复读了。。。
吃饭时刷了下群聊,有个上海地区小升初的孩子简历引起了大家关注,让我不禁想起了前两天看的新闻,关于幼儿园的小孩打算“复读”的事。(具体新闻见此链接:http://news.163.com/17/0515/18/CKGD92PS000187VE.html#f=post1603_tab_news),为了节省大家时间,阅读截图中划线部分即可,如下:
我考大桥时是上世纪末的事,大约5000人考,录取大概400多人,虽然也有没考上的愿花10万、20万借读(学籍算在其它学校,考高中时不算作本校的升学率),但总体算平和。也有没考上的学生家长去教委会投诉学校自主命题奥数的事发生,导致学校不得不取消小升初自主命题,改为小学推荐制,真是奇葩(推荐还不如统一考试,在国内推荐制大概率变成拼关系了)。上不了大桥可以考辅仁,或者考外国语、江南中学之类的,为了一个小学就要复读……虽说没有经历复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老俞和马云抚掌击节),可和比自己小一岁的人一块上学是件很奇怪的事,还没上一年级就先留级了。借用一下“子睿托福”中的话——
------------------------前方高能,复制而来,原创作者如觉不妥,及时联系本人删除--------------------
是金子 到哪里都发光
英语好 用啥词都很帅
剧本赞 排片少都四亿
实力差 万达捧也难封
----------------------------------------------非原创、引用部分结束-------------------------------------------------
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群体性争夺促成了争龙头,龙头老大享有独一无二的卖方市场和超高溢价,龙二龙三总是被瞧不起,这种群体自发的选择在中国股市的涨停板制度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简单点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等到我看到群里分享的上海一位小升初学生简历时,如下(为了保护他人隐私,打了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获奖部分:
第一反应是这小孩哪是在上学呀,分明是作为一个机器,家长和老师不停地输入各种信息,并且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认证”(用各种比赛和考级)。截图仅仅是简历的一小部分,简历从整体制作水准到获奖范围、获奖长度都完秒我,实在是惭愧万分。
第二反应这应该是个特例,从其父母的工作、职位就知其家庭很不普通,一般家庭也很难复制这个培养模式。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光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连代际之间的年限也缩短了,80后与90后之间以十年为一代界限,到00后就演变成了五、六年为一代界限,现在甚至三年即为一代界限。同样无法否认的是,父母以及父母双方的家庭联合起来为小孩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个孩子的平台层次是不同的。同样三岁左右的孩子,有些在玩平板玩手机游戏,有些在学绘画、学舞蹈、学乐器;就算是玩游戏的孩子中,有些小孩是在玩亡者农药,有些则在玩米亚夺宝奇兵。没有任何预设个人立场的意思,不得不承认现实:继续成长下去,前后两者出现差距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很大可能是后者逐渐甩开前者。家庭平台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影响着他(她)。如果要细说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就不得不提到个人付出-回报这个量化公式了。下次再来详细探讨“回报(成效) = 个人努力 × 个人等级系数 × 运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