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顾问型家长,培养自主性孩子
第1部分: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
培养孩子内驱力的第1步:是转变孩子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从固定性思维转化为成长性思维,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塑造目标感,成就感和价值感,来具体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1章:成长性思维 强调努力,而非天赋
成长性思维的孩子有三个特点
第1个特点:不服输,认为个人能力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提升。
第2特点:不自卑,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3个特点:不自满,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如何培养成长性的思维呢?
一: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认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二:就是要强调努力而非天赋
三: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培养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也有三个句式
1.“我看到……”
2.:“你通过……所以……”
3.“在……这件事情上,是因为……需要加强”
注意:在鼓励孩子时要描述孩子的行为细节,而不是评价结果。关注事情和行为,不评价孩子本质。
第二章: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激发学习内驱力的三个要素:
1.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
2.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具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的掌控权。
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没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或命令去做,那么他们就很难将其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事,自然也就很难做好。只有当他们具备自主感,拥有某些说了算的权利,他们才会对相关事件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去完成。
3.成就感:是指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它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念。
一个孩子具备了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说明他们就找到了内心的意愿,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迸发出非常强大的内驱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4个方法
1.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无条件接纳,就是指父母接纳自己孩子本身具有的无限价值和尊严,与孩子的相貌、才能、成就、社会地位无关。
2.选择式的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使用“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的句式
当孩子经历一次又一次,为自己做小决定后,就能逐步习得自我决策的能力,也就能更好的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了。
3.启发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
举例:哦,谢谢你告诉我真实想法,但是你英语基础薄弱,如果不报补习班,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或者你还需要妈妈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有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他就会将学习看作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哦,原来自己的想法是刻意被尊重和聆听的。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呢,他就会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付出努力。而不是感觉是被父母强迫学习,从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跟家长的对抗上。
4..激励式的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分两步:第1步是分解目标,刻意练习
第2步:及时鼓励,适时的激励。
第3章:建立目标感:收获达成目标的喜悦
目标:评判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结果好坏的标准。
目标达成的要素:
第一:就是具体而非模糊的
第二:可以用数字来量化的
第三:目标是可以踮踮脚就能达到的
第四:就是目标要与整体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五:就是目标具有明确的期限。
六步目标法:
第1步“谁说了算”---激发动机让孩子自己确立目标。
第2步:跳一跳够得着,把大目标拆解为一个个难度适当的小目标
第3步:及时提醒:和孩子约定提醒信号
第4步:微小成就感--让阶段成果清晰可见。
第5步:及时总结,根据变化,适时的修整目标。
第6步:仪式感,及时的鼓励孩子。
第4章,积累成就感:在鼓励中成长
鼓励孩子的三个原则:
①避免比较
②具体表达
③给予空间
三种鼓励式语言:
①描述式:我看到你……(描述具体的行为)
②欣赏式:谢谢你……(做了什么事情)
③赋能式:我相信……(我对你有信心,我信任你)
注意:鼓励孩子时,要通过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表示感谢或者赋予孩子权利,来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获得持续努力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鼓励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努力而非天赋。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赋能,否则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家长的信任,不要把赋能变成变相地提要求和施加压力。
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取得成就不要骄傲,失败也不要气馁,哪怕事情很枯燥、很困难,只要肯付出,就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不断地获得成功。
第5章 收获价值感:持续学习的源热情源泉
自我价值感:它是一种情感体验,使人们看重自己,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在社会中受到了良好的评价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强等。
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让孩子获得价值感的三个关键
第一就是找到适合孩子认知能力的“学习区”使其获得心流体验
学习三圈理论
①最内圈是舒适区,指没有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物,学习这些内容时自身处于舒适状态。
②中间一圈是学习区,学习这些内容时有一定的挑战,会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
③最外圈是恐慌区,意思是这个区域里的内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学习这些知识会让人感到心理严重不适,可能造成情绪崩溃,甚至放弃学习。
第二:是帮孩子找到他的兴趣和能力优势
第三:就是用成就感和使命感,帮孩子提供持续的动力
当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感,并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他就能从学习中真实的感受到,我能行,我可以胜任,我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这种价值感会化作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