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的方法。
这个世界是由道,理,义在规范约束着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归根结底,“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越想隐藏的东西,越容易被呈现出来被人看见。
所谓君子慎独,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是要一样谨言慎行,不能疏忽大意。这样无论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德行的修养。
《中庸》告诫人们的是,要放弃一些东西,不要做加法,而要做减法。减法就是把自己心中得到的一切物质的,欲望的,权利名誉的东西丢弃掉,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内心坦荡的人。
儒家的这种自我道德修养,一直是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说者极多,但实践者甚少。有两个人的事迹比较突出:
一清朝雍正年间的叶存仁,他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有一次,在他离任时,为官同僚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划来一叶小舟。原来同僚们以为他为官期间不收礼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然而叶存任看到此番情景,只说了: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
二东汉时期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所以像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山东金县县长。王密对杨震不胜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俩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无人看到,您放心收下。”杨震脸色阴沉,说道:“你送我黄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可说无人知?自古以来,怎能以无人知道为借口,而做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一席话让王密羞愧难当,急忙起身,收起金子走了。
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及在修身中取得的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我们一定不要以为“不睹”,“不闻”而放纵自己。一般来讲,在公共场合,一些人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会做出有违法律,有违道德的事情。但是,在非公众场所,面对金钱,美色等等诱惑,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会不善“慎独”
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无非是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造成的。就像人生病一样,是人本身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和遭到外界风寒雨湿的侵蚀所致。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所以现在很多人愿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
我们加强“慎独”的修养,就如同锻炼身体一样,以免被病菌侵害。加强“慎独”修养,谨慎个人行为,就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独处时也要做到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