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顶着浓雾上班,能见度50米左右,心情还挺好的,想着身处之地看见的是雾,不是霾。
这几天手机里总不时的跳出关于霾的消息,远在北京的Y先生还不时的发来当地的时况,灰蒙蒙一片,给人强烈的压抑感。
Y先生这几日定是苦不堪言,每日在外面跑。辗转于这几日霾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地区的其中两个城市,感冒许久不见好,再碰到这样的天气看来一时半会儿是难以遵循感冒不吃药,一个星期自行好的人生经验了。
记得小时候冬天的早晨,雾蒙蒙的一片,只觉得如临仙境,上学路上和小伙伴们总是会加上各种神奇幻想,一路嘻嘻哈哈,快乐无比。但这几天很多地方中小学都放假了,现在的孩子很难再体会我们儿时的快乐了吧?
从什么时候霾开始为我们所知呢?一时我却想不起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间了,好像是很久以前。社会的进步总是附带着一些我们不想接受的东西,看到有关部门给出的防治办法也只觉得要真的施行还是艰难无比。
昨天看宫崎骏的《侧耳倾听》,被里面很多生活里的小细节深深打动。电影开头的一个场景,小女孩月岛雯用塑料袋拎着盒刚买的牛奶走进家门,却遭妈妈批评:一盒牛奶你也要个塑料袋。月岛雯无辜的说:是老板给我的。妈妈想也没想就说:你可以选择不要啊!环保意识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细小之处。反观自身做的很糟糕!
电影里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月岛雯的爸爸将下班骑回的自行车推进楼底的车棚,车棚里还有许多停放的自行车。小区里自带的自行车棚,这么多停放的自行车,这在中国并不多见。
根据每天上下班路上拥堵的路况,就知道汽车的普及率有多高。上班的每个清晨总是会被迫跟在汽车后面吸足尾气。
我的城市还能看见雾,只是不知道我还能嘚瑟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