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音
关中一曲,唱家国变迁。
白发几许,叹人世万端。
路行且驻,念孰恶孰善?
缘来此书,道性理自然。
前段时间看了电视剧“白鹿原”,赞叹、感慨良多,一直想写点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一拖再拖,到现在,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把当时的强烈感受全部落到纸面。
这部电视剧据说筹拍了很多年,剧中演员既有老戏骨,也有小鲜肉。不管是挑大梁的,还是走流量的,从表演到摄影,再到制作,都以超精良的标准去要求。再加上作品本身的伟大,可以说这是一部给人美的享受的影视剧作品,值得细细去品。几乎每一帧的画面定格下来,都是一幅摄影作品。虽然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安排和原著有出入,有些是为了避开政治敏感性,有些则为了增贴戏剧性,但这并不妨碍本剧从整体上贴近原著,传达了原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思考。
之前《白鹿原》拍成电影的时候曾经听书听过原著,但据说有声书也不是完整版。印象中电影版的田小娥和电视剧版的还是差别挺大的。电影版里的田小娥比较突出她“妖孽”的一面:妖艳,勾引男人,不要脸,最后得到报应。而电视剧版的田小娥更丰富,更真实。她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反衬出封建男权秩序的阴暗面。一个美丽而弱小的女子,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也从不曾有害人之心,只想依着自己的内心活着,想有权利去爱,去恨,去报复,去感恩。这难道不是最正常的事吗?她会主动给黑娃的爹缝褂子,帮白家轧棉花,但不管她做什么样的努力,都不会被接受。这个悲剧人物就是在提醒人们思考:她的悲剧缘何而来?绝对不止是“她长得太漂亮了,水性杨花,恶有恶报”那么简单。首先,因为她父亲的贪财和虚荣,把她卖到郭秀才家,受尽性虐待,过着非人的、没有尊严可言的生活。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黑娃,生龙活虎,心思单纯善良。但凡小娥还有一点活着的念想,都会希望逃离郭家,过一个女人——何况她还是一个漂亮女人——本应该过的日子吧。至少有个爱自己的男人能够依靠,凭着自己的贤惠善良赢得一份乡里乡亲的尊重。可是不行,就因为她爸和买她的锅秀才的罪孽,他们把她没当人,她不可能拥有封建时代女人简单的小幸福。这不正是揭露父权、夫权社会吃人的大漏洞吗?那把杀死小娥的隐形的刀,就是旧时代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以最后是黑娃的爸去一刀扎死小娥,这也是具有象征性的。因为黑娃的爹就是一个奴化思想包袱深重的代表,他认为自己是长工,他总是说:即便东家对自己好,自己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地位。他一直给黑娃灌输低人一等的观念,反倒激起了黑娃反叛的性格。鹿三是作者安排的对中国农民奴性的影射:本来就被封建体制压在社会最底层,还要主动地反过来维护封建秩序,与一切打破旧秩序的不和谐声音拼死搏斗!他是一个被彻底洗脑了的、没有自我的可怜人,反倒常常因为太容易满足而庆幸,这也是他和他儿子矛盾的根源。
说回到田小娥,她的悲剧还有一面,就是她自身也是一个旧式的无法自食其力的女性,完全任由旁人摆布。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是她自己的思维。当灵灵邀她一起去城里找事做,开始新的生活,她退缩了。她满足于和黑娃住在一口破窑洞里,远离村邻奚落的目光和闲言碎语。她的那个世界真的是太狭小,太黯淡无光了,以至于一点点温暖的光亮、一个破旧狭小的空间也能让她安之若素。她从来没有想过: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女人也能做大事,也能有超越男人的勇敢,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一份尊严。直到最后饿得不行的时候,黑娃在山里当土匪不出现,白孝文也不知跑哪去了,她才恍然想起:或许城里能讨到一份生活,而且远离鄙夷她的原上人,她本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活出真正的自己。太晚了,等她真正考虑这条路时,一切已经太晚了。她已经没有力气走出原上。机会就是一刻钟的云开日现,错过了往往就再也没有了。田小娥这个名字,暗示了她的宿命。田里的小娥,偏偏要与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原上礼法秩序相对抗,简直是螳臂当车、飞蛾扑火!然而她就如此干了:生前逃离把她不当人的父亲、丈夫,跟黑娃私奔;后来听了鹿子霖的教唆,引诱白孝文;死后还闹出灾疫。“谁让你们不叫我活?”她由着自己的心而生,甘愿守着自己的爱而死。虽然柔弱,她却也凭着以卵击石的勇气,整得白鹿原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