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克什米尔的由来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克什米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比拉萨还要高一千多米。北部有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和克什米尔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这么险要的地方,面积达到17.3万平方公里,比河南省还要大。
克什米尔分为三个部分看待,即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分别控制区。印巴冲突、中印边境冲突的起源于英属印度殖民地。
英国在英属印度,有两种统治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统治,在平原人口多的地带实行。第二种方式为间接统治,因为英国征服高原民族的成本太高,这些地方称为土邦,只要上缴相应的税收就行,有很强的自治权。
印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
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日益高涨,英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权。
1947年巴基斯坦与印度从英属印度独立,西巴基斯坦东北与印度西北,有一个克什米尔土邦,这是向英国称臣的土著,与西藏的土司制类似,邦主与土司没有多大区别。
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规定:
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
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三,即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规定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入上述两个国家,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这样一来,印度两大教派政党,即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围绕国家统一还是分治,以及争夺各王公土邦,展开了激烈斗争,两大教派间发生了大规模仇杀事件。
2. 中印边境冲突的由来
印巴分裂,理论上这个事情应该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印度之前是英属殖民地,而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多次要求晚晴割地赔款,所以英国人约翰逊给英属印度划界,就在克什米尔东侧,故意从清朝西藏版图上,多划走四块到英属印度。
这条线称为约翰逊线(下图的红线部分),四块地分别是:阿克赛钦,37555平方公里;喀喇昆仑走廊,5800平方公里;巴里加斯,1900平方公里,拉达克,4.51万平方公里。
前三块地方一直被清朝、民国、新中国统治,只不过印度单方面认为他们继承英属印度的领土,把这三块地方也划进印度版图。
后一块拉达克是藏族区,清朝受驻藏大臣节制,后被克什米尔土邦兼并,现在是被印度控制的。
前三块地方最不好防御的是南部的巴里加斯,印度人多次进入修哨所,在1962年被中国解放军赶走,但解放军撤离不久,印度人又在卓普河西南面修据点,一直持续到今天。至于面积最大的拉达克,晚清时期已经被克什米尔土邦控制。
50年代初期,在中印建交后的头几年里,两国政府出于各自的原因和考虑,都没有把就边界问题达成谅解列入议事日程。不过,两国政府也了解,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是不同的。印度希望取得英国人划线的所有领土,中国希望恢复划线前清朝的传统疆域线。
3. 中印边境冲突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8月到10月,中国反复建议中印双方讨论边界问题,印度反而正式向中国提出全面的领土要求,并在中印边境集结2.2万余人的军队。
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下令要把守卫中国领土的中国军队“清除掉”。
18日印军在边界东、西两段向中国军队开始全面进攻。
10月20日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实行自卫反击,在西段一举扫除了印度军队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土地。
10月24日中国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
11月14日,印军在边境东段又向中国军队发动猛烈进攻。鉴于此,中国边防军队再次反击,以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创造用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
11月21日,中国宣布:从22日零时起,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从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随后,中国政府又宣布释放和遣返印军被俘的全部军事人员,并归还在冲突中所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2年6月至11月。
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
印度军队阵亡4897人,被俘3968人。
结果:中国获胜,印度惨败。
2020年6·15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
2020年5月6日,印度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人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6 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再次越过实控线并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
加勒万河谷地区就在前文里英国从晚清划走的4块区域中的一块——阿克赛钦的西部。
在这次冲突中,印度军方表示,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死亡;我方4人牺牲,1人重伤。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那场战斗中,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这名战士是陈祥榕——陈红军平时关爱最多的“娃娃兵”之一。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4. 印巴冲突
克什米尔土邦大部分百姓信伊斯兰教,按照英国人制定的规则,这个邦可以并入巴基斯坦,也可以自己独立。当时的邦主辛格有自己的算盘,他想独立建国当国王,不想当巴基斯坦的省级领导。
1948年年底双方停战,合计伤亡1500多人。按照停战线来看,克什米尔土邦的领土,巴基斯坦占据40%,印度占据60%,最有价值的克什米尔盆地在印度手中。此前无论是克什米尔土邦独立建国,还是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并入巴基斯坦,都没印度的事,所以印度在战争中可说占尽便宜。
克什米尔有几条大河,包括杰卢姆河,也包括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印度河。印度河在克什米尔这一段,从东南流向西北,上游被印度控制。克什米尔这些河流,上游几乎全都控制在印度手里,印度尽得地利。巴基斯坦的动脉掐在印度手里,这种危机感让他们一有机会就要将印度逐出克什米尔。
印巴分治及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印巴两国成了敌对国。长期以来,令人遗憾的是两国都没有采取温和、克制的和平方式来化解积怨甚深的矛盾。相反,时至今日,两国仍将国民收入一大部分用于国防和核武器军备竞赛,这不但没有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对核武器试验的经济制裁,也将会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发展。
5. 三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
时间:1947年10月21日-1948年12月31日。
地点:克什米尔。
结果:印巴两国瓜分克什米尔。
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
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
第二次印巴战争
时间:1965年8月-9月23日。
地点:西巴基斯坦与印度接壤边境全线,重点地点为克什米尔双方实际控制线,以及巴基斯坦部分城郊。
结果:双方停火,恢复战前状态,签署《塔什干宣言》。
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第三次印巴战争
时间:1971年12月3日-16日。
地点:南亚次大陆,重点在东巴基斯坦。
结果: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孟加拉国。
在东巴基斯坦,约9万名巴国武装部队人员成为战俘,东巴独立。次年由印度扶持成立孟加拉国。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
巴基斯坦由地区性强国变为地区性中等国家,印度成为南亚唯一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大国,南亚次大陆力量对比就此失衡。
-END-
至于中巴友谊地久天长的故事,后续独立一章再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