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在海边有一幢别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有仆人服侍,外有司机随行。这曾是我的理想。在社会上摸爬打滚多年后才明白那不叫理想,那叫梦想。
如今我依然为三斗米折腰,依然为巴掌大的蜗居做奴隶。在红尘浊世中慢慢清醒,所谓梦想只不过是个梦而已。但人不能失却希望,否则人生了无生气,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我把这种希望叫理想。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看遍天下书,下笔如有神的作家。写出来的文章文采斐然,有趣有料有力,像亦舒的作品,读来兴趣盎然,余音袅袅;像《红楼梦》留芳千古。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书是读过几本,不过是囫囵吞枣般浏览过而已,看过即忘。写,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写作,只能说是写日记般写过几篇不成样子的文而已,至今为止还没在任何一家报刑杂志上发表过。
虽然如此,我依然为理想而努力着。既然这辈子注定与高官厚禄无缘,那么为理想奋斗一把也不枉来世一遭。人生得留白,但也不能全空白,是吧?
为了理想,我依然爱看书,看名著、看杂志、看报纸,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籍,人到中年,我已不想勉强自已看不喜欢的书籍,尽管那书价值万金。就像猴子面对人类的金钱,对于它们来说只是一物而已,对它有用的不过是树上的香蕉而已。我喜欢看的书有很多很杂,譬如《红楼梦》、《明朝那些事儿》、《意林》杂志、亦舒作品等等,不胜枚举。
总得来说看书对写作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积累词汇、构思文章布局、人物性格特征描写等,学会前人的这些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
很多人是理想的巨人现实的矮人,我也是其中一个。对理想充满憧憬却迟迟不肯付出全部身心去努力。徒在地上哀嚎,实在不值得同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不可否认写作实在是项艰苦的、长期的、痛苦的马拉松。我一直在路上懒懒散散。幸好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彼此鼓励相约共同前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一个微信写作群。这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梦想的群,人人希望通过这个群的学习以后就能下笔如有神,手中的笔也能像神笔马良手中的笔那样画出人生美好的画卷。在这个群里我从零开始学写作,开始我还是很马虎,看到同伴一天天良稿出炉,也曾羞惭过。
有一天,群里发出一个公告“随书30天人生记录营”开召。我担心自己能否坚持下去而犹豫了几天。最终还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加入。自加入后,如同头顶上悬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像小学生一样天天按时交作业。
荀况曾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经过半个月不断的写作,我发现写起来确实比以前容易多了,以前下笔时总觉得万事开头难,难于下笔,难于成文。虽然现在也写得不怎么样,但终是有进步。
老舍说过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也希望自已能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