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朋友上辈子是不是蓝翔技校毕业的,每天睡前挖机,起来挖机,看动画片只看挖掘机的。
回到家模拟挖机挖沙子,自己坐在沙篮里,吃一嘴沙子,妹妹坐在沙发上,不忍直视,凶他:“不要吃!”
我说:“他又不傻,不能吃,他会吐出来的”我妹妹对我的言论也无语。
我走过去,捏了点沙子尝了一下,我想知道孩子吃沙子的口感如何?我发现沙子口感非常细腻,在牙齿间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我瞬间明白了:孩子不是爱吃沙子,它是对在聆听沙子和牙齿碰撞出的美妙特别的声音。小宝宝还在咯吱咯吱咬,咬完自己自然吐出来了。我问他:“沙子是不是不好吃呀”他:“嗯”
他看我也来吃沙子,还特意捏了一把来跟我分享。心里可能说:“来,朋友。一起嗨”
我观察完毕,对妹妹说:“宝宝在探索这个特别的声音,1岁9个月的宝宝就是声音控”
我们并没有胡乱打他的手,把沙子全部拍掉,或者揍他一顿,自以为为他好。
而是选择仔细观察宝宝的行为,它所表达的乐趣。
吃完沙子,心满意足,开始下一个节目~表演沙子浴。
宝宝把沙子往自己头上抹,沙子放我手里,咿咿呀呀的示意我也一起抹。
我妹妹就在旁边抓耳挠腮,真恨不得冲过去制止孩子,最后还是忍住了,只说:“我不能看,不能看,这沙子他已经尿了一次了。”
真是遇到我们这样心大的家长,才能给孩子足够大的探索空间。
其实真是我们心大吗?也不是。是我们很觉知:亲子关系的界限。并且已经评估宝宝的行为没有危险。这种情况下我发现: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很多家长真受不了孩子这样玩耍。
一是认为沙子脏,有毒。二是认为沙子弄一地一身,打扫起来麻烦,为自己增添烦恼。
能忍住自己不去打断孩子的家长,那相当好样!没有打断孩子探索和沉浸式体验沙子的乐趣!
我特别清楚记得自己5岁时候因为画画,被爸爸暴揍一顿的一幕。我的童年,父母忙于生计,也没有条件买画纸。似乎我那时候爱画画。
有一天父母不在家,我就一个人蹲在厨房里,在厨房的柜子上用蜡笔画了满满一柜子。晚上,爸爸回来,看见被破坏的橱柜,不出意外,二话不说把我给揍了一顿。
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哭的多么的伤心。导致我小学阶段,每当上美术课,还没开始画画,我就一直说:“我不会画,我不会。”迟迟不动笔,因为怕画不好,被嘲笑。
当我成年以后,去疗愈那些生命里的木马程序时,这段记忆清晰浮上心头。让我意识到保护孩子的探索力,家长好好引导是多么的重要。
当孩子的探索力、创造力从小总是被打断时,它就有一组木马程序被无意识根植:无法为自己做主(因为被剥夺了解自己的机会),无法独立拿主意,无法持续对一件事热爱(探索的热情被熄灭)
对于天生自性圆满的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不去切断它们的链接。
管好自己的小爪子,清晰:孩子的独立生命与你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父母是观察者,陪伴者和引导者,而往往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却不小心成为了真正的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