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旅行者都步履匆匆地奔往异国都市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踏遍祖国的万水千山。于是就连爸爸也习惯性地皱起他的额头问:“为什么你的旅行,独是喜欢去乡野或山水之间呢?”
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的人都知道,一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是如何独处在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隐居时光,以及期间的关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彩。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你坐在高山顶上的树桩上,享受着阳光的温柔,俯瞰整个瓦尔登湖,细细欣赏着一圈圈不断扩散的水涡,天空和树木的倒影在水涡中摇曳生姿,要不是有这些晃动的水涡,根本就看不到湖面。在这片宽阔的湖面上,没有任何纷扰,即使有那么一点儿,也马上就轻柔地恢复平静而不见踪影了,就好比你在湖边汲取了一瓶水,那一圈圈晃荡的水波便从岸边扩散开去,立刻又平滑如镜了。”仅仅只是读上一段文字,眼前就早已浮现出一副静谧惬意的休闲时光来。
最美不过大自然里那一花一草一世界,那些鸡鸣狗吠的农舍,那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那稻田里传来的阵阵蛙声,还有绿色海洋的稻穗飘香。群山环抱的空谷绝响,峰回路转。就连山间的一株幽兰,淡雅清新也悠闲。看不遍的山清水秀,望不尽的海天一色。
也常常会忆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似乎早在1000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体会到了大自然的自在与悠闲。不论在什么年代,人的心灵都需要定时适时地停泊休整,哪怕只是片刻的宁静,也好让心灵进行一场洗礼和清空。
每一次的旅程,喜欢那种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里无人打扰的片刻安静。从前的我坐火车时总乐意与四周的邻座攀谈,现在却更关注于车窗外那流动的风景线,一会儿是万顷良田,一会儿是高山湖海,一会儿又是院落村舍,那种不期遇的风光让人惊喜又心动。隔着玻璃的风景,因为安静而显得份外安宁从容。
很多人选择去远方旅行,皆是想将自己投入到一段安静的时光里。所有的繁杂和喧闹都可以完全抛开,与自己无关,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远方的未知和陌生里,没有打扰,没有纷争,没有人情交往,很单一的身份,一个路人,一个旅人,仅此而已。
芬兰,以其安静而闻名,昔日的中等偏远国家如今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杜克大学再生生物学家发现,保持2小时不听任何声音时,人的大脑海马区细胞的生长发育会因此得到增益。另外长期住在嘈杂环境中的人应激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
事实上不需要科学家的研究,常人也知道安静对人的重要性。安静环境下的人们,心情变得舒缓,步履变得轻悠,眼眸也变得清澈,就连走着走着也会笑从心生。大自然中最具这样的魅力,无论是平坦无垠的碧绿草地,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水,巍峨耸立的高山峻岭,还是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都会让你瞬间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那份独有的宽广、浩瀚、辽远。拥抱大自然,就是拥抱了自然而然的安静。
我独爱寻访一处安静之隅,呆呆地只与安静对话,竖耳聆听鸟语虫鸣,风声水声,草长花开。安静,它属于远方,属于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