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书又不看,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在信息产品无限发展和不断超越的这个时代,我依然一直喜欢着纸质书捧在手上的厚重感和温暖感。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我经常觉得电子书对于我而言有两大问题:1、盯着屏幕久了,思绪会不自觉的分神;2、不便于写写划划的做笔记。所以唯有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喜欢逛实体书店,喜欢买各种书籍。久而久之,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 堆积在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伴随着书籍的增多,书架也在不断同步的增多。可是,却发现大多数书都是新的。
有时候因为查阅资料翻起某一系列的书籍,噢天,才发现居然已经是两年前买的。拿在手上的,不过是一本沾满尘灰的“新书”。于是,开始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开始审视自己当初购书的动机。
两三年前,陆陆续续的买了大量书籍,大多数是与工作相关,还有一部分是与当时的兴趣相关。回想起来,其实当时处于职业发展的再定位期,内心充满了对未来规划的迷茫感,所以希望通过书籍来慰藉心灵,仿佛读书就可以改变一切。而这两年,购买的大多是我自己急需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居然陆陆续续的读了不少,并逐步改变了过去的阅读方式,实现了快速阅读。但是,依然是阅读的速度跟不上购买的速度 —— 该好好整理了,整理时间,整理计划,整理人生。
有阅读达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读适合你的,读你需要的,读你喜欢的,就是不读别人让你读的。
看书和学习一样,一定要基于内心的源动力。所以买了书又不看的原因,大多应该是两点吧。第一,并不是你真正需求而多半是跟风购买。第二,为了满足自己当时内心的惶恐感和不确定感,因为,“买”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