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之十一:足少阳胆经
1、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额骨(颌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相交,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行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耳后支脉: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目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分出,下走下颌部的大迎穴,同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外侧循行,与前脉会合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隔肌,络肝,属胆,沿胁肋里,浅出于腹股沟(气街穴)动脉处,绕阴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处。
直行支脉:从缺盆下行至腋,沿着胸侧部,经过季肋,下行至髋关节(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前,沿足背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足背支脉:从足背(足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外侧端,返回通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相交。
足少阳胆经是人体上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走在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头。
如果胆经出现问题会怎样呢?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外踝前及关节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等等。如果有以上问题就要敲胆经了。
2、足少阳胆经的常用穴位介绍
(1)瞳子髎穴
瞳子髎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处。
瞳子髎的主要功能就是缓解眼睛的疲劳,眼睛看东西看累了就记得按揉此穴。
另外这个穴位也是一个美容穴,经常按揉可以减少鱼尾纹的生长,爱美的朋友们记得经常按揉此穴。
(2)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脑后两粗筋外侧的凹陷处。
凤池穴就是专门祛风的穴位,外风感冒,内风偏瘫等都可以找此穴。
平时生活中如果有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怕风、流鼻涕等记得按揉凤池穴,可以缓解感冒症状。
(3)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按揉肩井穴可以很好地缓解肩关节的紧张和肌肉僵硬等感觉。肩颈综合症、“电脑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揉此穴来缓解 ,它能让从肩关节到脖子的那条线都给放松。
另外,牙疼时,按压肩井穴可以立马见效果。
(4)阳陵泉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我们的小腿有两根骨头,里面的叫胫骨,外面的叫腓骨,从膝关节外侧往下找,,能感觉到有一个骨头凸起,这就是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一个横拇指的地方就是阳陵泉。
患有慢性胆囊炎的朋友,除了少吃油腻的东西外,一定要坚持每天按揉阳陵泉穴,可以很好的预防慢性胆囊炎的复发,或者降低复发的几率。
另外,患有慢性胃炎,老是泛酸、吐酸水的朋友,可以按揉阳泉穴,一边吐气一边按压几秒钟,如此反复多次,会很快治酸,不会打酸嗝,如果加按任脉的中脘和胃经的足三里,效果会更好。